上周,中國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1200億元人民幣,創四個月內單周新高。在宏觀經濟“托底”思維指導下,各項微刺激政策料將漸顯成效,業內人士普遍預計,貨幣政策暫無變動必要,穩健略偏寬松基調應會延續。
公告顯示,央行上周僅進行了28天期正回購操作,周四和周二各為300億元及350億元人民幣,中標利率維持4.0%不變;而本周到期資金累計為1,850億元,均為正回購。
路透社引述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
上周凈投放量較大,“主要是應對財政繳款壓力,不代表特別大的政策轉向信號。”
在諸多微刺激政策出臺后,二三季度宏觀經濟企穩的概率較大,貨幣政策中期來看,“不大可能要調整,應該是維持現狀。”
央行對于流動性管理的手段和經驗日益嫻熟,在正逆回購、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F等諸多工具作用下,流動性再次趨勢性轉緊概率不大。
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顏巖認為:
上周市場面臨月度繳稅壓力,后續年度繳稅及半年末時點的考驗將至,市場資金可能再度緊張,“央行可能也看到(銀行)超儲率有點變化,所以提前應對一下,市場現在還蠻寬松的。”
然而,路透社另引述北京一大型銀行交易員預計,近期金融機構超額儲備并不充裕,月末繳稅估計5000億元,可能對資金面有很大影響,不排除央行會適時重啟逆回購與SLF(常備借貸便利)。
根據稅法,年度結束后的五個月內,企業需要向稅務機關報送全年終審報表,并清繳上年度所得稅,多退少補。目前正值終審報表上繳的最后時段。
中國人民銀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數據顯示,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1.8%。按季度末時點統計,該數值創下2011年底以來新低。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中國5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大幅回升至49.7的五個月新高。制造業顯現些許企穩跡象,顯然和近期政府推出的微刺激舉措有關。
國泰君安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到,未來政策面將逐步轉向“促改革”,對總體政策的悲觀預期將被扭轉,預計5-10月是中國改革政策出臺的密集期。
至于上周三下午出現的央行通過再貸款向國開行和建行投放3000億-5000億資金的傳言,雖未得到證實,但央行方面也未否認。詳見 央行悄然大寬松 再貸款規模相當于降準45個基點?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可能也是有針對性,比如專門用于針對棚戶區改造等,這樣的政策傳導時間短,而原來大規模降準政策傳導慢,且難以確定資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