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于本周四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鑒于當周共有正回購到期800億元,則減去300億元的資金回籠,最終央行實現資金凈投放500億元。
可以看到,本周受銀行繳準、分紅,北特科技(603009,股吧)新股申購等因素影響,資金面邊際趨于收緊。中債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收盤,銀行間回購利率全面上攀。其中,隔夜、7天、14天和21天品種依次跳升10.1BP、20.6BP、24.7BP、46.2BP,行至3.373%、3.757%、4.051%和4.314%的位置。
“盡管受短期因素干擾,目前銀行間資金面出現了整體收緊的格局,但在總需求偏弱、通脹壓力有限的背景下,我們認為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相對寬松。”國泰君安債券研究團隊分析師徐寒飛指出,“短期來看,貨幣政策慣性似乎不足,但考慮到房地產進一步下行壓力猶存,在經濟實質改善信號出現之前,貨幣政策仍將堅持定向寬松趨勢。”
對此,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認為,在當前經濟企穩跡象初顯而投資增速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不確定和出口需求恢復疲軟的背景下,不必過多地關注或者被市場無關的因素干擾。對于銀行間市場來說,決定資金面松緊和債券市場走向的仍是宏觀經濟基本面和央行的貨幣政策,而從轉型升級、穩增長、去杠桿、防風險等各方任務的長期性來看,宏觀基本面和貨幣政策不可能發生逆轉。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近日召開的二季度例會,增加了有關“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表述。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指出,在外匯占款收縮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料會繼續運用定向政策工具加大定向寬松力度。繼再貸款和定向降準后,進一步推出PSL,定向差別降息的可能性在加大。
展望三季度,業內人士普遍判斷,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較低的資金利率仍然可以期待,后續貨幣政策依然會有放松的空間,而放松力度取決于經濟增速與政策目標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