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制造業是山東傳統優勢產業,其產量、銷售收入、利稅、出口量連續11年居全國首位。可是山東輪胎企業存在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產品少、品牌知名度低等問題。山東省政府日前決定,加快輪胎企業轉型升級,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
位于東營廣饒的皓宇橡膠每年的輪胎產量只有170萬條,在行業中屬于中型企業,然而生產的輪胎價格,卻是廣饒一百多家輪胎企業中最貴的。山東皓宇橡膠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健說,“避開與大家的競爭,走差異化的道路,從一開始我們就定為一個中高端產品,做的是靠服務、靠品質、靠品牌來追求一個高利潤。”
山東有近300家輪胎企業,形成了膠東產業集群和廣饒壽光產業集群,產品結構調整是首要問題,而調結構的關鍵又在于技術革新。在永泰集團,工作人員正在對生產的比賽用胎做最后的處理。山東永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顯濤說:“在柏油路上跑,一旦接觸路面跑幾圈,必須融化了,融化了才能抓地。”
永泰輪胎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為世界汽車拉力賽提供比賽用胎的中國企業,集團引進了多名國外技術專家,生產技術上已與世界頂尖品牌米其林、倍耐力相差無幾。王顯濤告訴記者,“產品一定要走到別人前面,你不能說做別人都能做的產品,你的結構調的就沒有意義,你就永遠在別人屁股后面。”
在山東的輪胎企業中,年產量在50萬條以下的小企業占了近一半,這些廠靠薄利多銷生存,也造成了輪胎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老牌輪胎企業興源集團近期正逐步淘汰一些落后產品,引進環保生產工藝,為擴大出口做準備。興源輪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文廣說,“必須提高輪胎的生產品質和檔次,沒有檔次,沒有規模很難生存,我們產量、質量逐步提高,達到了世界上的要求。”
解決過剩產能,還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年初,玲瓏輪胎在泰國正式投產,目前山東已有三家輪胎企業建立了海外工廠,這不僅可以規避近年來愈發苛刻的世界貿易壁壘,還轉移了大量產能。山東省橡膠協會會長張洪民表示,“只有通過結構調整,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提高高水平輪胎比例,才能化解產能過剩的狀況,通過結構調整,推動企業加大綠色環保輪胎的產量和比例,進一步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