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證券報
7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于初裁自中國進口的輪胎對美國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這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輪胎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分析人士指出,“雙反”調查總體將會給中國輪胎行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對大型龍頭企業影響有限,中小企業恐將受到較大沖擊。在此背景下,走向海外建廠規避貿易摩擦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戰略。
美國開展“雙反”調查
基于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裁決,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輸美輪胎開展“雙反”調查,預計于8月27日左右公布反補貼初裁結果,11月10日左右公布反傾銷初裁結果。
此前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和另一家勞工組織的申請,美國商務部15日宣布正式對進口自中國的乘用車和輕卡輪胎發起“雙反”調查,初步認定相關產品傾銷幅度為45.8%至87.99%,補貼幅度高于2%,美方有可能對中國此類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輸美相關產品總額約為21億美元,2012年總額約為12.7億美元。
2009年美國曾對上述輪胎產品采取特保措施,涉案輪胎對美出口量一度下降超過60%,這使得不少主要出口美國市場的中國輪胎企業出現虧損。
對于中美輪胎貿易摩擦,行業看法不一。一位上市輪胎企業人士指出,2009年-2012年的特保案期間,在懲罰性關稅下,國內輪胎對美出口下降,但國內輪胎全球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長態勢。
中小企業受沖擊更大
盡管在北美市場遭遇挫折,但是輪胎企業在海外其他地區市場實現了市場拓展,降低了對單一美國市場的依賴。
青島雙星董秘劉兵對記者表示,青島雙星對美國出口占比僅為5%-10%之間,預計美國“雙反”調查結果對公司出口業務影響不大。
相比業內大型企業,中小輪胎企業可能會受到更大的沖擊。為規避風險,山東部分廠家將出口其他國家的訂單推遲,全力保證7月底前將輪胎出口到美國,趕在8月27日公布反補貼初裁結果前清關。
另一部分企業則積極布局海外產能,規避貿易戰的影響。2011年以來,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在東南亞國家建廠。賽輪集團在越南投資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賽輪(越南)有限公司,玲瓏輪胎在泰國設立海外基地。海外建廠企業可以利用所在國的資源優勢[0.52%]、貿易優勢和區位優勢,通過轉移生產基地規避貿易摩擦風險。
券商分析師指出,上述海外產能投產后,海外基地將能夠承接部分甚至全部對美出口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