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橡膠期貨合約開啟了一波上漲行情,在大宗商品市場上表現較為搶眼。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經濟數據持續向好,印證了宏觀經濟形勢企穩回暖,為橡膠上漲行情奠定了基礎。同時,在供給端,臺風過境影響和保稅區庫存明顯回落,給多頭帶來了炒作的噱頭。不過,展望后市,需求端的潛在利空因素成為制約橡膠中長期走勢的關鍵。
供給面利多助橡膠連漲
在跌至14930元/噸的階段底部之后,7月14日起,上海期貨交易所橡膠1501合約旋即開啟了一波上漲行情。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在最近12個交易日,橡膠1501合約累計上漲了6.76%,收于16035元/噸。同期,文化商品指數僅僅上漲了1.22%,橡膠期貨的表現可謂突出。
“當前,國內經濟數據繼續向好,臺風天氣給市場帶來了炒作機會,同時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明顯回落,這是促使橡膠期貨近期上漲的主要原因。” 安信期貨研究員胡華釬指出。
近期,宏觀經濟企穩向好的預期一再得到數據驗證。7月24日,匯豐公布的中國7月制造業PMI初值為52.0%,大幅高于市場預期的51.0%,并創下18個月以來的新高。此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上漲7.4%,略高于市場預期。對此,市場人士表示,微刺激政策使經濟基本面得到了較強支撐,全年GDP有望實現增長7.5%的目標,利好橡膠市場。
供給方面,臺風“威馬遜”對海南省有較大影響,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0億元。其中橡膠受災13萬畝,按照每畝100公斤,產量損失達到1.3萬噸。歷史上看,臺風對橡膠價格的影響不可忽視。1998年9月11日,第8號熱帶風暴席卷海南,直接導致橡膠供應緊張,滬膠主力合約從8000元/噸快速攀升至9月底的9500元/噸左右,徹底終結了自1997年4月上市以來的下跌行情。三年之后,臺風“悟空”席卷了大半個海南島,導致滬膠主力合約從最低6550元/噸反彈至11月初的7460元/噸,隨后重新回落,并創出歷史新低6320元/噸。
不過,針對此次臺風影響,華安期貨研發中心高級分析師劉飛指出:“與目前上期所15萬噸的庫存、以及保稅區29萬噸的存量相比,臺風“威馬遜”帶來的利多因素較為有限。總體而言,復雜的天氣狀況主要成為多頭反攻的噱頭。”
庫存方面,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青島保稅區橡膠總庫存持續下滑,較6月底下降5%至29萬噸附近,各橡膠品種庫存均有下降,其中天膠庫存下降最多,降幅達5%。對此,寶城期貨研究員陳棟表示,保稅區庫存持續回落成為供給面的共振因素,推動了近期滬膠企穩,大幅走強。
需求隱患或制約后市
對于橡膠的后市表現,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雖然在宏觀經濟企穩的大背景下,供給端的利多因素和炒作噱頭可能使滬膠總體上維持震蕩偏強的格局,但需求端中的潛在利空因素成為制約橡膠中長期走勢的關鍵。
首先,多位市場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提醒,美國對中國進口輪胎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進展情況需要密切關注。
7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自中國進口的輪胎對美國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這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輪胎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預計美國商務部將于8月27日左右公布反補貼初裁結果,于11月10日左右公布反傾銷初裁結果。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出口輪胎的大多是規模較小的輪胎加工企業,產品附加值小,對價格波動抵抗力較差,如果立案對中國大多數輪胎廠影響較大。當前美國對中國輪胎發起的“雙反”調查,預計會給國內山東地區輪胎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其次,國內房地產行業如果進一步惡化,也可能成為橡膠市場潛在利空因素。從房地產市場來看,雖然多地房地產限購政策有放松的趨勢,但由于中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高庫存和價格泡沫抑制了居民消費,逆周期的調整政策難以抵擋房地產行業本身進入大調整的趨勢,房地產行業的消費高峰或已過去。
“如果下游需求端在淡季結束以后仍舊維持偏弱姿態, 那么本輪滬膠反彈持續性可能較差。”陳棟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期貨對股票的映射效應,與橡膠有關的上市公司是否產生聯動值得關注。市場人士表示,本輪滬膠走強,與超強臺風過境造成國內天膠減產有一定關系,不過,與A股密切相關的海南橡膠在近期發表聲明,此次臺風雖給企業造成1萬噸左右的干膠損失,不過由于企業已向中國人保購買了橡膠樹風災保險,預計對全年企業業績沖擊有限。此外,如果橡膠價格持續回升,可能給輪胎企業造成影響,青島雙星等輪胎上市公司全年業績或受到削弱。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