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11月10-11日將在北京舉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透露,此次會議經貿領域的議題仍是重頭戲,三個重要議題分別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以及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
沈丹陽在介紹APEC會議情況時指出,中方將圍繞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這一主線,重點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連接、合作,推動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亞太自貿區建設是此次APEC會議的一大亮點。”中國社科院亞太所研究員沈明輝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現在各國都處于自貿區締結的競爭狀態,雙邊自貿區太多,導致地區內部的生產廠商或出口廠商運用自貿區的過程中都要填寫各種各樣的表格去利用優惠關稅。這增加了交易成本,致使利用率低。
“如果能將這些雙邊自貿區混合成一個"亞太自貿區",這對生產廠商和出口廠商來說是一個福利,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更是一個福利,因為這樣一個自貿區建立后,很多產品的關稅會越來越低,尤其是服務類產品價格會更優惠。而且,自貿區建設對整個區域經濟也將是一個很大推動。”沈明輝說。
據了解,早在2006年,“亞太自貿區”的概念就已經提出,而加快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是大勢所趨。目前在亞太地區有很多的自貿區談判正在進行,如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這些自貿區的發展將為未來建立亞太自貿區奠定基礎。
目前亞太地區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貿易總量約占世界貿易總量的46%,區內貿易比重高達67%。亞太自貿區的建設,無疑將會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再上一個新臺階。
此次APEC會議中,“互聯互通”無疑是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所謂“互聯互通”,包括三大方面內容:一是物質上互聯互通,即基礎設施;二是人與人的互聯互通,比如旅游、教育等,三是機制上的互聯互通,比如經濟上的互相認可、簽證便利化等。
“目前對于發展中國家占多數的亞洲地區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沈明輝對上證報記者說,“廣大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在發展貿易之前更重要的是讓其有進行貿易的能力,用中國一句老話來說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他給記者列舉了一個例子,柬埔寨、老撾有很多很好的農貿產品,像木薯、橡膠等,但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很差,港口吃水很淺,運不出來的話,何談進行貿易。對這些國家而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格外重要。
沈明輝認為,此次APEC會議適時地提出互聯互通非常重要。他強調,“如果再配合上目前正在推動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來更好地解決APEC領域互聯互通的資金不足問題,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