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10月22日報道,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分析人士認為,四季度經濟有望企穩,穩增長政策將以定向寬松為主,金融、土地、戶籍等領域改革將持續推進。展望明年,經濟下行壓力不容忽視,信用違約、跨境資本流動等風險值得關注。預計監管部門將繼續增強政策的靈活性,可能會出臺降息等總量寬松政策。
經濟形勢逐步改善
“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較二季度經濟有所放緩。一方面因去年同期基數高,另一方面因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導致經濟內生下行壓力大,但隨著經濟政策轉向穩增長,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略好于三季度。”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最壞的時刻”暫時過去。
“從三大需求角度來看,預計四季度出口和消費增速將保持平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企穩。四季度經濟環境可能略好于三季度,經濟增速可能企穩略升至7.4%左右。全年GDP增速仍可能維持在7.4%左右的合理區間。”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于四季度經濟走勢亦表示樂觀。
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199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7996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85787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9612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9%。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577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12369億元,增長14.1%;民間投資231509億元,增長18.3%,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7%。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87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個百分點。
消費也在放緩。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1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管清友表示,這是由于房地產銷售下行促使家具、家電和建材裝潢等消費均放緩;前期經濟下行、流動性收縮開始后周期影響消費。
盡管市場對于經濟暫別“最壞時刻”存在一定共識,但依然存在相對較謹慎的觀點。中金公司分析師預計,今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速較三季度回升,同比增速與三季度接近,維持四季度GDP同比增速7.2%、全年增速7.3%的判斷不變。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放緩至7%,2014年全年的預期為7.3%,2015年增速為6.8%。“這一判斷與我們對房地產下行的判斷一致,即便出臺了房貸新政和其他穩增長微調措施,房地產建設活動在金九銀十之后可能繼續放緩,因而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將在今年年末重現。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顯著。根據我們的測算,考慮直接和間接渠道,房地產建設量每下滑10個百分點,將拖累GDP增速約2.5-3個百分點。”
政策寬松趨勢未變
分析人士認為,要實現四季度經濟的平穩增長和保證明年經濟能有良好開局,未來宏觀調控政策應兼顧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政策放松的大方向不變,預計四季度貨幣政策仍將以定向寬松為主,若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明年可能出臺包括降息在內的總量寬松政策。
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投資放緩帶來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放松空間較大,具體措施包括繼續降低銀行間市場利率、向銀行間市場繼續注入流動性等。
汪濤表示,決策層似乎不愿意降息,也許他們認為其會釋放全面寬松信號;同時,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過程中,人民銀行可能希望避免直接調整基準利率。不過,汪濤認為降息很有必要,并預測年底之前,最遲明年年初,可能降低基準利率,尤其是貸款基準利率。
她認為,如果房地產建設活動如在四季度和明年初進一步下滑,經濟增速滑坡可能會使決策層出臺涉及面更廣的寬松政策。降息并不是全面刺激信貸的措施,而是全面緩解債務負擔的工具。在通脹壓力缺失、通縮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降息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緩解企業債務負擔、降低壞賬上升幅度的有效方式。
連平預計,結構性支持力度會進一步加大:一是繼續實施簡政放權,積極穩妥地推動財政金融改革,擇機推進土地、戶籍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二是加大力度運用財政政策支持薄弱環節,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三是貨幣政策應增強靈活性、針對性和預見性,綜合運用各種工具合理開展微調。通過優化或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如存貸比監管,切實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降,保證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加大對按揭貸款和優質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加強增信來提升小微企業融資能力。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預計,明年定向寬松會以財稅政策為主。例如,對一些特定的行業或者企業實施結構性減稅。“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綠色產業以及服務業都將包括在特定行業的范圍中。”
企業盈利壓力增大
對于明年的經濟形勢,分析人士認為,經濟增速放緩帶來企業盈利的壓力,信用違約、跨境資本流動等風險點值得關注。
“明年房地產市場還會繼續下行,政府的限購限貸政策退出只能延緩房地產銷售及其價格的下行速度和強度,不會改變房地產進入下行周期這個根本趨勢。”林采宜認為,明年經濟的風險點主要來自于房地產下行造成的房企財務惡化,以及上游產業去產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破產清盤,從而導致部分信托理財產品以及信用債違約。
汪濤認為,明年企業盈利增長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經濟增長放緩和過剩產能問題是拖累企業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受房地產結構性下行的影響,預計明年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至6.8%,這將使總體的企業收入增長乏力,進而抑制企業盈利表現,其中與房地產休戚相關的行業等受到的影響尤為突出。不過,外需穩健和原材料價格回落可能會支撐部分行業盈利改善,預計2015年出口增速達8.5%左右,這將使得出口導向型的部分行業和企業的盈利可能出現一定改善。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副主管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說,2015年的GDP增速會比2014年更低一些,企業盈利復蘇比較困難。特別是企業所承受的財務費用率、應收賬款的增加都非常迅猛。財務費用高起、應收賬款上升是目前困擾企業盈利兩個最主要的隱憂。
此外,汪濤表示,明年經濟還需要防范兩大風險點:一是應防范因加強影子銀行監管而引起的信貸意外收緊。按照監管層對影子銀行管理的思路,未來更多類型的影子銀行業務都將納入監管。在這一過程中,決策層可能要小心地提防因監管加碼引發的信貸意外收緊,并在必要時通過適當放松表內貸款額度限制、調整存貸比要求、進一步擴大債券發行規模等方式緩沖影子銀行監管引發的信貸收縮影響。
二是應防范跨境資本流動波動性上升帶來的潛在風險。隨著人民幣單方向升值預期被打破、雙向波動增加,資本項目開放步伐進一步加速,市場對美聯儲QE退出計劃和升息預期增強,中國經濟也在房地產結構性下行
和政府穩增長措施共同作用下躑躅前行,這都使得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波動性顯著增加。預計未來這一趨勢將延續,可能為中國金融體系穩定和央行貨幣信貸政策管理帶來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