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高企,雖然市場一直暢談美國經濟復蘇背后的邏輯性,但是不得不提的是,這也無疑之中加大了外圍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的風險。
12月7日,國際清算銀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BIS)在其季度報告中指出,美元持續反彈可能損害某些企業的信用度,從而暴露出新興市場的金融脆弱性。
BIS指出,新興市場中的企業通過發行美元證券大舉借款的情況十分嚴重。BIS表示,新興市場借款人總共發行約2.6萬億美元的國際債務證券,其中四分之三以美元計價。同時,跨國銀行向新興市場經濟體發放的跨境貸款在2014年年中總計達到3.1萬億美元,這些貸款大部分以美元計價。
“在我看來,這些情況突顯了隱藏在市場興旺表象下的脆弱性——我甚至敢說是愈演愈烈的脆弱性。”國際清算銀行經濟學家克勞迪奧·博里奧(ClaudioBorio)表示。
博里奧稱:“如果作為國際主要貨幣的美元繼續走高,就有可能加大(新興市場)債務負擔,從而暴露出貨幣和資金錯配現象。如果美國利率正常化,財務狀況收緊只會惡化。”
其實隨著美聯儲正式退出量化寬松(QE)政策日益臨近,新興市場就已經展開一波調整。從數據來看,年初至今,MSCI新興市場指數已經從上漲轉為下跌,其中個別地域市場跌幅甚至接近30%。
與此同時,國際清算銀行在其報告中舉例說稱,中國公司在海外市場發行大量美元計價的債券,而非中國公司占據了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市場的相當比例。多數時候,這些非中國公司通過掉期交易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這樣它們可以通過掉期市場的優勢利用美元以更低的成本發行美元債券來進行融資操作。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中國公司發行的G3債券(以美元、歐元或日元計價的債券)總量已經達到665億美元,而去年全年這一數值僅為590億美元。
Dealogic稱,中國國內企業的G3債券發行量在亞洲(除日本以外)G3債券市場上所占比例已經達到43%,而五年以前這一占比只有3%。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國內監管機構逐步放寬企業在離岸市場上發行債券并將資本轉入國內市場的相關規定,加之如今全球市場中日本、歐洲以及美國的極低利率水平,這些都促使中國企業赴海外市場發行債券融資。
盡管市場認為美元指數上漲會造成發行美元債券企業償債壓力加大,但是上述分析人士卻指出,從邏輯上來講這一點是講得通的,但是并不符合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實際情況。今年絕大多數時間人民幣甚至一直處于升值時期,同時根據債券發行期的不同,這些短期內并不會反映到企業償債能力上來。
至于美元后期走勢,福匯集團(FXCM)上海外匯咨詢中心分析師汪嗣君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美元強勢不改,但是短期對美元持看空態度。隨著年關將近,交易員都需要平掉手中的獲利單,因為年初美元走勢基本定論,加之年中之后的美元走勢,交易員多數都是做多美元相關產品,這也就導致交易員手中持多頭倉位較重。而年底業績清點,交易員多數會將手中倉位平倉,這樣短時間內的大量多頭平倉勢必會引起美元短期回落。
汪嗣君指出,如果美元指數連續三天無法成功沖擊90,那么即證明多頭無力延續強勢,回調概率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