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2014年已經過去,2015年正在向我們走來。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筆者在這里盤點商用車行業過往一年,展望新的未來。
2014年是令人難忘的。這一年,政府銳意推進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頭,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經濟發展進入微增長。商用車行業,適應了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市場和產品都有了全新的變化。
2014年1-11月,商用車行業從總量上看,有7.3%的小幅下滑。卡車行業下降9.7%,其中,重卡、中卡、輕卡、微卡分別下降0.9%、13.7%、14.5%、2.5%。客車 行業上升8.1%。從細分市場上來看,新能源客車是最大亮點,高端輕卡和輕客市場也有不錯的表現。
這一年,國家出臺了大量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新能源客車銷量暴增,成為客車乃至商用車行業惟一增長數倍的細分市場。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14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9728輛,同比增長10倍;其中,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640輛,同比增長14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1977輛,同比增長41倍。2014年 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5.67萬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純電動商用車生產7363輛,同比增長188%,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9949輛, 同比增長245%。
除了新能源汽車是最大看點外, 國四實施也儼然成為一部貫穿全年的大戲,猜想國四全面實施時間成為年度一大懸念,也讓企業深受折磨。原本很多企業認定2014年1月1日會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國四排放,卻放了啞炮。臨近2014年7月1日,很多企業再次進入國四全面備戰階段,不料,這個節點上,國家再次失聲。受這個因素影響,卡車市場總體呈現前高后低的局面。
國家政策出臺出爾反爾,時間含 糊不清,部門間政令不統一,各地政府各行其是,監管有名無實。然而,犯大錯的是政府,挨板子的卻是企業。5月央視的《向污染宣戰》系列節目,曝光了部分省 市假國四車橫行的亂象,部分企業受到重挫。此后不久,政府數個部門嚴抓國四,解放、東風商用車等八家車企共同簽署“關于重型柴油車國四排放標準實施的行業 自律承諾”,重卡行業假國四泛濫得到遏制。
正是這個報道,也讓2014年 的輕卡行業經歷了戲劇性的變化。央視報道出來后,很多已經宣布實施國四的地區痛打“假國四”,而在此之前假國四猖獗,真國四車幾乎沒有銷路。因為這個報道,也讓眾多有實力的輕卡企業紛紛表態,對產品全面升級,不再銷售國三產品,這讓輕卡行業的國四升級反而走在商用車行業前列。自此,輕卡提前進入國四新時代,輕卡行業的市場格局發生了大逆轉。真假國四風波,首先影響了銷量,輕卡行業的銷售總量陡然大跌;其次影響了產品結構,一些沒有實力生產真國四車的企業受到嚴重影響,而高端輕卡銷量大增。
重卡行業整體而言,銷量基本持 平,略有下降。2014年1-11月,重卡市場累計銷車687644輛,同比下降0.93%。從產品結構來說,牽引車2014年全年約增長4.4%,在重 卡中的比重從2013年的占比34%,增至2014年的36.7%。而工程車受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以及礦產運輸需求下跌等影響,下降了14%,占重卡 市場份額只有30%;載貨及專用車變化不大,市場份額為33.3%。這一年,城市渣土車則成為為數不多的增長領域。
大中型客車市場在2014年延續了2013年的下滑勢頭,其中客運車依然是重災區,校車也從熱捧到冷落,公交保持了繼續增長,新能源公交則成為客車行業最大的亮點。臨近年底,各地新能 源客車(特別是純電動)采購大單紛紛從天而降,并且都是天大的“餡餅”:福田歐輝獲得北京公交集團800輛純電動公交車大單;安凱客車與合肥公交集團簽署 了460輛純電動客車采購合同;比亞迪斬獲長沙400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大單;蘇州金龍交付南京用戶210輛純電動旅游大巴;亞星客車中標揚州201輛新 能源公交大單。
2014年,商用車行業產品結 構有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高端車比重明顯增加,無論重卡、輕卡還是輕客,高端產品占比快速提升。另外,企業產品質量總體提升,強者愈強,一些低端品牌舉 步維艱。可以說,相比2013年,2014年很多企業的銷量雖然并沒有增加,但銷售額還是在走高的。
為了做好這些工作,商用車行業的干部還是蠻拼的: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品質,深入一線市場,從坐商到行商,眾多企業分秒必爭,寸土不讓。當然,沒有用戶支持,這些工作是難以做好的,要為這個行業偉大的用戶點贊。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商用車企業要繼續努力,把用戶的期待變成企業的行動,把用戶的希望變成生活的現實。
2015年,經濟高速增長將離我們遠去,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也不用奢望。國四已經塵埃落定,新能源汽車會更加受寵,高速標載物流依然是熱點,城市減霾帶來商機還在。各細分市場都在升級,高端產品將會進一步加大比重。
商用車行業要繼續全面深化改 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關頭勇者勝。未來,商用車行業的競爭,將會是企業管理的競爭,將會是產品品質的競爭。商用車行業產能過剩已成定勢,銷售總量微變 化已成新常態。誰才能在有限的市場容量里繼續發展,誰才能不被擠到市場邊緣?唯有創新,唯有改革。精益生產無數企業推行數年,但卻沒有真正做到(有的連 ISO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客戶導向這個最基本的原則也被常常忽視。很多企業花巨資購買最先進的設備,卻沒有下氣力培養最優秀的員工;很多企業忙于價格 廝殺,卻無暇讓質量再上新臺階。
我國人民生活總體越來越好,商 用車產品也需要不斷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智能化、網絡化這些全新的技術正在滲透于研發制造全過程,正在改變著汽車產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工業4.0時 代已經到來。任何躺在之前成績上睡大覺的企業終會被超越,任何忽視消費者利益和訴求的產品終會被埋沒,任何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企業終會被時代拋棄。
中國的商用車行業要關注中國的 用戶,也要關注世界的市場。2014年的國際市場動蕩不斷,中國產品出口也不盡理想。不過,出口大單成為全年的亮點。僅7月就有:宇通與委內瑞拉簽署了包 含1500輛宇通客車、配件、工具、維修及智能公交運營管理系統等的備忘錄;安凱客車向阿爾及利亞交付的1100輛公交客車正式發運;中通與沙特阿拉伯簽 訂的目前我國最大校車出口訂單2186輛校車于青島港全部發運。另外,江淮汽車與委內瑞拉陸路交通部簽署了5239輛重卡、總金額約2.73億美元的采購 合同,成為近年來國內重卡出口量最大的一筆訂單。
2015年,面對國內商用車行 業產能嚴重過剩,以及我們國家產品品質不斷跟世界接軌,開拓更多的海外市場,增加更多的產品及技術出口是中國商用車產品的不二選擇。2015年,中國商用 車企業要更加關注國際市場變化,研究國外客戶需求,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建立國外生產和銷售體系,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方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