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急降,市場再次擔憂外資加速逃離中國。不過,從香港市場情況看,人民幣資產仍受到海外機構的追捧。敏銳的熱錢抓住海內外市場的變化,再次覬覦基于人民幣資產的套利機會,其關注焦點已從外匯延伸至H股。另外,從滬港通的交易情況看,此前受限于技術等因素的海外機構,滬股通交易熱度低于預期,但2015年以來資金呈現出通過滬股通潛入A股的跡象。
銀行高息攬儲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而基于留住人民幣客戶的考慮,2015年以來,不少香港銀行相繼祭出高息手段,以延攬人民幣存款。比如建行亞洲曾將3個月定存加息0.2厘,年息(年化)達到3.5%,一度創下全港最高。但這一紀錄僅僅保持一周多時間,另一家銀行信銀國際推出攬客方案,現有客戶參與1個月定存年化利率為4.5%。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資大行開始加入人民幣攬儲大戰,如近日花旗銀行(香港)即宣布將人民幣定存優惠延長,由1月28日延長至3月31日,客戶在該行以港幣兌換人民幣,并以2萬元或以上開立人民幣定存賬戶,即可享受一個月定存年化利率5%,三個月則可享受定存年化利率3.5%。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已有接近15家香港銀行推出高息人民幣攬儲方案。對于不斷升溫的攬儲手段,香港一中資銀行董事表示,這次與以往推出高息手段不同,主要是為了應對人民幣匯率短期的快速下跌,所以各家銀行的高息優惠以短期為主,這也側面反映出大部分機構還是看好人民幣未來的升值空間。此外,有外資機構投資經理坦言,近期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因素越來越明顯,人民幣資產仍會受追捧,人民幣貶值只是相對強勢美元貶值,并無大礙。
事實上,從近期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數據看,人民幣存款一直處于上升態勢。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去年12月認可機構的存款總額沒有明顯變動。由于活期及儲蓄存款的升幅大于定期存款的跌幅,港元存款于去年12月份增加0.6%;12月外幣存款總額減少0.6%;香港人民幣存款上升3%,到去年12月底達到10036億元人民幣。
套利熱錢涌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歐洲、日本等地區相繼推出量化寬松政策,套利資金開始涌動。用于人民幣結算的貿易也在快速增加。香港金管局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2014年12月份為6758億元人民幣,而2014年11月份的數字為5328億元人民幣,增加近1430億元人民幣。香港一金融業人士對此表示,雖然從單個數據不容易判斷套利資金是否增加,但是從港匯近期走強的態勢看,表明套利資金的活躍度明顯增加。
國泰君安報告指出,去年11月以來香港離岸人民幣比在岸即期匯率更“便宜”,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選擇在在岸人民幣市場“售匯”,在離岸市場“結匯”,這種套利行為自然增加了在岸人民幣的拋售壓力。
針對外匯套利,有銀行研究人士指出,2015年人民幣與歐元、人民幣與日元均有可觀套利空間。歐洲央行已經宣布從2015年3月開始實施總量為1.08億歐元的量化寬松政策(QE),這將直接導致歐元對其他貨幣的貶值。按照高盛等大多數機構的預測,到2016年初美元對歐元匯率將達到1:1,若以此估算,2015年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可能會有10%左右的升值幅度,由此產生可觀的套利空間。此外,日本央行今年將繼續執行寬松政策打壓日元匯率,推行“安倍經濟學”,經濟學家預計人民幣對日元會相對升值,出現一定的套利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港股上升動力十足,一改去年12月的頹勢。盤點全月,恒生指數漲幅接近4%,而市場人士更是普遍看多港股2月走勢。對此,興業證券指出,受歐央行推出萬億歐元QE計劃的影響,美元對歐元匯率漲至自2003年以來最高水平,港元由于聯系匯率制也隨之水漲船高。這為港股上行提供了流動性的保證。在整體流動性趨于寬松的環境下,全球將進入一個“尋找收益”的時期,資金可能階段性地流向新興市場及包括權益類在內的高貝塔資產。鑒于國際資本進出的相對難易程度,從外資驅動的角度來看,短期港股彈性高于A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港股漲幅大幅落后于A股,使得H股大面積出現明顯折價。興業證券認為,兩地掛牌公司H股相對吸引力提升。恒生AH溢價指數本周收窄,但仍處于逾三年以來最高水平。中資股繼續受益于改革紅利釋放帶來的價值重估,但前期H股由于受到外圍風險因素的制約而明顯落后。隨著歐央行貨幣寬松和油價下跌幅度放緩,H股補漲行情有望延續。H股指數中高權重的金融和能源股仍處于歷史估值低谷,具有一定安全邊際。
滬股通持續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以來滬港通也在持續升溫。Wind統計顯示,2015年1月滬股通資金總流入近250億元,從各個交易日分布看,A股越是調整,滬股通凈流入資金就越大。如去年12月31日、今年1月5日、6日滬股通凈流入分別為23.12億元、46.89億元、20.91億元,而此前的數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出現過明顯調整。1月19日,上證指數大跌7.7%,而其后的兩個交易日,滬股通凈流入資金大幅度上升,1月20日凈流入24.24億元,21日獲凈買入21.35億元。近期最引人注目的則是1月29日,上證指數早盤大幅下跌,一度跌幅超過2%,但滬股通在當日最后半小時交易量卻猛增。
對于此前滬股通熱度為什么低于預期,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李錦榮指出,去年的交易情況并不能反映潛在需求,原因在于一些法律和技術問題,很多傳統長線基金經理暫時未能夠利用這一渠道去做投資,但隨著這些問題逐步解決及理順,使用量必定穩步上升。
據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去年11月、12月針對41家機構調查,雖然幾乎所有接受調查機構表示將通過滬股通投資A股,但至去年底只有13家會員公司已通過滬港通投資A股,占比為31%。不過,53%的公司表示未來12個月內會通過滬港通參與A股市場,其中86%的公司將在6個月內參與。調查機構包括跨國資產管理公司、公募基金、養老金等,截至去年10月,它們在全球管理的資產總值約為20萬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政府方面還會推出措施以促進滬港通交易。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1月31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滬港通自開通以來,每日的交投量都有增加,北上和南下的資金都慢慢熟悉了市場。正考慮增加措施,令更多資金能使用此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