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上漲逾19%,這不是“高貴”的美元,而是已經跌成屌絲的原油。1月29日,空頭回補令原油期貨勉力收漲,這看似平淡無奇的一漲卻成為此后引爆全球商品集體上揚的第一步。在接下來的三個交易日,油價以超乎市場預期的氣勢大幅走高,NYMEX原油3月合約四日累計上揚了8.6美元,布倫特原油同期更是上漲了9.44美元,并觸及59美元重要點位。
在持續下跌了七個月之后,是誰有如此之大的威力能夠力挽狂瀾,將油價自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又是誰激發了多頭的信心,令其勇敢的邁出一大步?答案或許要讓投資者失望了,油價四連漲的推手是早已耳熟能詳的美國鉆井平臺減少和美元回調。
早在12月中旬,就有報道稱,油價暴跌已經殃及近萬億美元石油項目,并導致美國諸多低產油井關閉。1月初,更是曝出因貸款人拒絕提供更多資金,美國一家頁巖油公司破產。此后壞消息接連傳出,從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數周度降幅創下1991年以來最大,到美國德州LNG項目被擱置,兩個月的時間里此類消息不絕于耳,但油市卻熟視無睹。
再來看看美元回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元指數長驅直上,一路攻城拔寨之后,如今已經躍升至逾11年高位,在此期間不乏短暫回調,但油價均未因此而大幅上揚。2014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美元指數回落2.14%,受壓于非農就業數據強勁導致的暴漲后,投資者獲利了結,以及美聯儲會議紀要聚焦經濟下滑風險引發升息時間點后移的預期。同期,在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低迷的重壓下,美國原油期貨下跌了8.87%,布倫特原油也走低逾9%。2014年12月8日至2014年12月16日,美元指數回落1.59%,因油價持續下跌引發對全球經濟體質的憂慮。而在此期間,NYMEX原油不僅未受此帶動上揚,相反下跌了逾15%,布倫特原油亦下滑超13%。
可見,油價此次反彈的根本原因并非鉆井平臺的減少或美元的下調,而是市場心理的轉變。在持續7個月走低后,投資者已經對油市的利空消息變得麻木,相反,利好因素獲得的關注度開始大幅提高,市場就如同久旱的土地一樣,急需一場甘霖。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無法判斷油價此次的反彈是否會演變成反轉,但我們可以看一下當前多空雙方手里都有哪些籌碼。首先是全球商品期貨的“公敵”--美元,作為2014年的最大贏家,美元指數在2015年保持了王者風范,并且將觸角延伸至95點上方,盡管近日出現回落,但這并不意味著上漲趨勢的終結。在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和其他央行背道而馳的背景下,美元未來繼續大踏步上揚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再來看油市最為關注的供需。雖然美國鉆井平臺開始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供應的減少,相反,諸多數據向我們表明,供需的天平依然嚴重失衡。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上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1月2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890萬桶至4.06727億桶,為1982年EIA開始編制庫存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生產成本較低的OPEC成員國更是逆市增產以求爭奪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彭博社最新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OPEC成員國產油量在1月份每天增加了48.3萬桶,日均為3090.5萬桶。其中,伊拉克、沙特和安哥拉的石油新增產量尤其多。伊拉克月度產油量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由此可見,當下支撐油價反彈的兩大因素并不穩固,隨時可能坍塌,因此,盡管以驚人之勢大幅走高,但,油價想說反轉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