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轉型之年。經歷了黃金十年的銷量狂飆之后,盡管仍然坐著全球銷量桂冠的寶座,但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轉型對車企而言孕育著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誰能在大浪淘沙中真正實現蛻變和重生?把握正確的車市發展趨勢無疑是前提。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又會出現哪些變數?我們不妨來猜想一下。
1中國市場繼續領跑大眾超越豐田奪冠
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再創全球新高,產銷量超過2300萬輛,連續六年蟬聯全球第一。在這個龐大的數字背后是 2014年汽車產銷分別只是增長7.3%和6.9%,2014年全國車市整體回落,回歸到個位數的增長。歷經了“黃金十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后,2015年車市又將怎樣?
中汽協預測,“2015年汽車的產銷總量增幅將和GDP的增幅差不多,在7%左右。”也就是說,2015年汽車市場整體增幅相對2014年將進一步下降,車市前景不容樂觀。不過,也有一些利好消息可以給車市些許喘息的機會,如今年農歷新年比較晚,使往年的“黑色二月”變成了今年的“紅色二月”;自主品牌的逐漸恢復以及新能源車的不斷推廣等。不過可以大膽預測的是,盡管2015年中國車市進入個位數增長期,但是繼續蟬聯全球產銷第一的位置應該不成問題。
中國車市對于全球車市的影響不容小覷。得益于中國車市的鼎力相助,也許2015年“全球銷量冠軍”的位置或將易主。2014年年度,豐田以微弱優勢繼續保持全球銷量冠軍的位置,大眾第二,通用第三。豐田雖然奪得了2014年銷量冠軍,但其原先設定的2014年年銷量1032萬輛的目標并未實現。與此同時,第二名的大眾在不斷縮短與冠軍的差距,2014年大眾僅比豐田汽車少了9萬輛。不僅如此,豐田同期宣布下調了其2015年的銷售目標,為1015萬輛。這比大眾2014年銷量僅高出10000輛。誰將成為2015年“全球銷量冠軍”將是今年全球車市的最大看點。
2新能源車爆發之年 混合動力咸魚翻身
如果說2014年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元年”,那么2015年或將成為新能源車的爆發之年。中汽協統計顯示,2014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8605輛和45048輛,比上年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894輛和29715輛,比上年分別增長8.1倍和8.8倍。
2015年隨著國家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的不斷釋放和各省市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落實,業績普遍預計2015年、2016年整個行業需求會繼續快速上升,其中混合動力電動車增長可能更為明顯,同時相關產業鏈前期的布局,在2015年也將得到真正落實和體現。
不過,趨勢的看好,并不意味著新能源車已經進入了百姓的生活。目前,新能源的火熱景象主要是得益于依靠政府、政策推動,但無奈電池、里程、價格和配套等方面的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很多汽車企業搞新能源汽車也不是真正為了推進其市場化,因此新能源汽車市場化2015年仍很艱難。還是那句話,新能源車只有實現普及才能實現其本質的意義。今年豐田將推出卡羅拉和雷凌的混合動力車,如果真能做到價格實惠,那么中國消費者終于可以身體力行的為藍天做點貢獻,而新能源車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
3優勝劣汰勢不可擋 經銷商“倒戈”繼續
2014年年底,一汽豐田、保時捷、寶馬等品牌經銷商紛紛“倒戈”,讓車企與經銷商的緊張關系激化爆發。表明看是經銷商不堪重負的絕地反擊,其實更是經銷商與車企長期積累矛盾的爆發,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經銷商的苦日子也不只是這一兩年的事,之所以在2014年爆發是時候到了。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2013年百強經銷商總營業收入相比2009年增長了2.4倍;整車銷售數量達到555.3萬輛,相比于2009年增長1.8倍;百強企業4S網店數量達到4881家,相比于2009年的1556家增長2.1倍。毋庸置疑,這組數據在2014年必然呈現出更加集中的趨勢。
2015年雙方的博弈還將繼續,而且預計更加激烈。因為《汽車品牌管理辦法》在今年將會推出新版本,針對車企過于強大的權利做出修改,無疑經銷商將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雙方的博弈最終導致經銷商格局必將重組,弱小的經銷商淘汰,逐漸形成實力強大的經銷商集團,最終的受益者是消費者。
習慣了高高在上的車企,今年勢必擺出親民的姿勢,聲稱將與經銷商共進退,最終將如何,將成為今年車市的最大關注焦點。是不斷上演鬧劇,還是皆大歡喜,讓我們密切關注。
4四面楚歌日系能否“翻身”
2014年的日系車算是絕地反擊的一年,但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中汽協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年日系乘用車銷量為309.52萬輛,占中國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5.71%,較上年的16.35%下降0.64個百分比。而除日系品牌外的國外品牌增速均超過10%,其中德系乘用車以394.09萬輛位居首位,占中國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0%,比上年提高1.19個百分比。
為此,據悉2015年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等日系車企將在中國推出多達十款以上SUV車型搶占市場。可是光有新品,也不能保證換得銷量數據。業界普遍預計,2015年日系品牌苦日子還將繼續。一方面,伴隨著自主品牌的積極轉守為攻,向合資品牌的中端市場發起進攻,搶占了日系擅長的中級車市場的一部分市場份額;另外,中高端車型又要背負來自歐美豪華車價格不斷下探的壓力,夾在中間的日系車腹背受敵。其他各種國際綜合因素就不再贅述。
如果日系車賣得不好,最痛苦的就是日系車經銷商,如何自救,成為年度追蹤焦點。
5豪華車第二陣營座次怎樣改變
麥肯錫發布的報告預測,預計到2016年中國豪華車銷量將達到225萬輛,從而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豪華車市場。目前來看,德系豪華三強的地位暫時無法撼動,所以第二集團軍的競爭更加激烈。2014年,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領跑第二集團軍,DS取代謳歌成功擠入十強,英菲尼迪位居第九。
而2015年伴隨著多個豪華品牌國產的計劃進入上量期,座次排名或將改變。比如說,凱迪拉克為了達到“2015年10萬輛”的目標,將全面發力。凱迪拉克將在未來五年內為中國市場帶來9款全新車型。到2018年,在中國銷售的凱迪拉克產品將有95%以上為本地生產。今年凱迪拉克在中國率先將4G LTE技術應用到一款國內在售車型上。
英菲尼迪在去年開始國產的基礎之上,今年將有望大幅上量。2015年東風英菲尼迪將在產品、品牌、經銷商網絡等方面繼續提升實力,打造“敢·愛”全體驗,并推出2款新車型,分別是國產QX50長軸距版和進口新款Q70L。這兩款車型進入中國市場后,東風英菲尼迪在華將形成兩大特色產品家族,一個是以國產車型為主的“50家族”,一個是以進口車型為主的“混合動力家族”,產品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不得不提的還有奇瑞捷豹路虎,本來就處于第二集團的領軍位置,今年國產上量后,將攪動第二集團軍的競爭藍海。2015年豪華品牌關于價格、產品和品牌等的競爭無疑將好戲連臺,豪華車第二集團尤甚。
6SUV繼續火爆“藍海”開始“泛紅”
2014年乘用車銷量達1970.06萬輛,同比增長9.9%。其中SUV同比增長36.4%至410.58萬輛。根據國際權威的J.D.Power發布的統計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SUV細分市場份額將達到乘用車的30%,這個比例在2013年達到了23%,也就是說,還有上升的空間。
隨著2015年越來越多的SUV進入市場,SUV將持續火爆。有專家分析,一方面,現在汽車置換很熱,SUV車型的價格又不像以前那么貴,這導致SUV吸引力提升,另一方面,SUV本來就對年輕群體較有吸引力,年輕人覺得開SUV更拉風更時尚,隨著年輕群體成為購車主力,SUV的消費力也會提升。SUV整個細分市場的完整系列產品線還沒有搭建好,還有市場空間可以挖掘,這會帶來一些機會。
不過,也由于越來越多的車企和產品參與到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使得競爭越來越激烈,“藍海”將開始“泛紅”,如2014年火爆的小型SUV市場競爭今年格局或許有所改變。
7車聯網趨勢席卷汽車業
隨著新生的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機械技術越來越多的發生碰撞,車聯網正以“疾風吹勁草”般的態勢席卷整個汽車行業。2015年車聯網的熱潮繼續升溫。
繼樂視公布 “超級汽車”計劃之后,奇瑞、易到用車、博泰電子三方又宣布要“一起玩個大的”,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近日,又有智能手機巨頭蘋果公司將涉足智能汽車的消息不脛而走。綜合不同統計口徑的數據,未來三五年內,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而2015年全球將有60%的車型配置車聯網技術,到2020年這一比例會進一步提升至90%。
作為生產汽車的主角汽車廠商,在推出一款新車時,比起宣傳自己的傳統汽車技術,更偏愛將車聯網技術作為一大賣點包裝進來。現如今多數車型都搭載了車載互聯系統,不論是豪華品牌、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基本都有一定的互聯技術儲備。經過幾代技術更迭,市面上主流的車機系統已經由只具備初級的影音播放功能升級至具備包括通訊、導航、社交等在內的多樣化的高級功能。
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技術沖擊,不少汽車廠家也紛紛主動出擊擁抱互聯網。僅僅在過去的一年里,就先后有上汽與阿里巴巴,北汽與樂視,東風、長安與華為聯手的案例接連發生。根據這些企業之間的合作方式,均是由汽車廠家從汽車制造技術方面、通訊公司從電子技術方面,兩頭發力、合力而為,致力走出一條“車機系統、車聯系統直至智能汽車”的未來汽車發展之路。
8汽車電商混戰能否改變車市格局
2014年,汽車之家“雙11”汽車電商銷售訂購總金額60.54億元,相比2013年出現成倍增長;天貓汽車和易車購車活動在經過持續幾個月的發酵下,訂單總量均超過2013年“雙11”訂單的5倍。就在2014年12月18日,據國外媒體報道,老虎基金對易車網持股12.8%。在近期,老虎基金還購入了673.5萬股汽車之家股票,約占汽車之家總股本的6.4%。看來,一場圍繞著汽車電商的大戰即將在2015年爆發。
而在二手車領域,領軍品牌車易拍最近又融了一大筆錢——1.1億美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人人公司領投,紅杉資本、經緯中國、晨興創投和中信資本等基金跟投。從2011年A輪開始,車易拍到現在完成第四輪融資,累計有1.85億美元。
據了解,二手車電商在2014年經歷了一波資本“洗禮”。與車易拍模式相近的C/B2B二手車在線拍平臺“賣優信拍”,也有過億美元的融資,后起之秀C2C二手車在線虛擬寄售平臺人人車、好車無憂,均完成了2000美元的最新融資。
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統計,2014年全年,國內二手車交易總額為3675.65億元,相同比增長26.03%。汽車產業是個大資本產業,也是亟待被互聯網化的產業,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市場,都是產值過萬億的市場,汽車電商在2015年將有可能改變汽車市場格局。
9萬億商機被深挖后市場時代來臨
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雙雙突破2300萬輛,再創新高。業界認為,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汽車市場已逐步進入后市場時代。2014年,汽車后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5年內,將形成1萬億元規模的市場蛋糕。不論風投、A股上市公司,還是互聯網精英,都迫不及待地加入這場“盛宴”。
在新車利潤下降的情況下,車企加速從汽車后市場要利潤會顯得更加迫切,2015年相應的動作也會更多。此外,2014年在電商的深度介入下,汽車維修保養類新興企業及服務迅速興起,洗車、保養等一系列服務只需輕點幾下手機APP中的選項,就可以享受低價的到店服務,或者等待專業人員帶著專業工具上門服務。
2015年,對于汽車后市場的相關企業來說,無疑需要積極轉變傳統以渠道為王的觀念,顛覆渠道的運營方式,用已有的線下資源作為載體,打造屬于自己的互聯網電商服務模型。
10自主銷量止跌回升是不是曇花一現
2014年“十二連降”困擾著自主乘用車。據銷量數據顯示,自主乘用車(不含微客)銷量整體實現兩位數增長,由2013年的564.71萬輛提升至626.49萬輛,同比攀升了10.9%。不過該增幅不及乘用車市場整體水平(13.0%),在乘用車市場份額下降0.6%至33.9%。
不過,2014年也有異軍突起的自主品牌,長安汽車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在2014年銷量突破77萬輛,超額完成了60萬輛的銷量目標。2015年,長安汽車1月自主乘用車銷量達到了12.74萬輛,同比增長了62%,領跑自主品牌。根據長安汽車規劃,2015年欲沖擊80萬銷量目標。同樣表現優秀的還有奇瑞汽車,經過產品和戰略轉型,奇瑞2014年乘用車銷售46.05萬輛,同比也有3.7%的增長。2015年1月整體銷量52454輛,其中國內實銷43280輛,同比增17.4%,穩坐自主品牌汽車市場第一陣營。
2015年,自主品牌面臨的壓力仍將加劇,但伴隨著自主品牌戰略轉型的完成,新產品的不斷推出,2015年自主品牌的市場表現還是可以期待的。
【相關鏈接】
2015年
車市新政
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一直以來無法繞開“政策”一詞,政策的方向往往決定著市場的走向。2015年,又有哪些重大政策將會出爐?市場又將朝哪些方向走?哪些市場短板將會受到政策的關注?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任何一項政策的出爐將會牽動市場的敏感神經,影響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
汽車品牌
辦法實施
全新《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今年有望出爐,這將有利于建立更為完善的汽車流通環境。根據此前的信息,新《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將會對經銷商授權從一年一次改為5年一次,可以自動續約。這將為經銷商的銷量目標松綁。
汽修業
轉型升級
去年發布的《關于征求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將在2015年擇機正式實施,全方位的重塑了現有汽車售后環節。汽車售后市場將會迎來一個全新階段,打破了車企配件的單一供給渠道,將提供維修市場新的發展空間,有利于維修的多元化。
C-NACP
碰撞標準提高
下半年,2015版汽車碰撞測試標準將正式實施,內容包括在試驗項目和評分方法上,同時,將現版本的四星及五星評價標準適當提高。
車內空氣質量
標準出爐
關于汽車空氣質量,中國現在只有參考性標準,并無強制性標準。而市場上經常傳出汽車室內空氣污染的報道。今年,環保部將在現有《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上進行完善和修改,并在2015年出臺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性標準。(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