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財政部此前表示將通過國家授權的低息地方債置換銀行體系和市場內高息地方債務,市場借此傳言央行將認購低息地方政府債務。
民生宏觀點評:
①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一是這種做法與中國領導人執政思路不一致:未來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為了逐步打破剛性兌付,不僅不會有中國版QE,未來甚至會開啟有限違約模式;二是法理上不合理:《中國人民銀行法》29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央行不能將政府債務貨幣化具有法理依據。三是與當前貨幣政策基調不符:資金面偏緊,但從近期公開市場操作來看,央行無論在“量”的工具還是“價”的工具使用上都比較謹慎,貨幣政策應該不會突然跳向QE。
②4月起城投債大量到期,在土地財稅收縮,財政收入放緩的環境下需要新的融資工具置換,而新債置換舊債的處理方式是只是為了時間換空間。近期資金面明顯偏緊,影響存量債務置換成本,也會擠出市場化主體融資機會,貨幣政策可能會出現寬松,比如降準。
③未來處理存量債務的方式主要還是依賴資產證券化、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購置不良資產、股權置換債權等方式,處理方式應該是溫和和漸進的,除非出現不可控的情形,否則采取類QE的方式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