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CPI料低于2% 為政策寬松留下空間
國家統計局將于9日公布4月CPI和PPI數據。市場普遍預期,受食品價格及翹尾因素影響,4月CPI料出現反彈,但回升幅度有限,預計仍會低于2%。與此同時,隨著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升,PPI同比跌幅也可能進一步收窄,通縮壓力減輕。今年以來,CPI一直保持低位運行,1月份CPI一度回落至1%以下,而后兩個月則一直持穩在1.4%的水平。這一水平明顯低于今年設定的3%的預期目標。分析人士稱,未來通脹都會保持溫和上漲,這為貨幣政策寬松等穩增長政策的出臺預留了空間。
2. 國務院: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以擴大開放促發展升級。會議認為,契合國外需求和意愿,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利于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更可以倒逼我國企業提質增效、實現優進優出,打造高水平開放型經濟,促進互利共贏。會議要求,一要聚焦鐵路、電力、通信、建材、工程機械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對接不同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以國有、民營等各類企業為主體,靈活采取投資、工程建設、技術合作等方式,帶動裝備等出口,促進相關國家就業擴大和經濟發展,用質量和信譽建口碑、樹形象。二要構建上下游協同的產能合作鏈條,注重技術交流,做好后期維護服務,做到裝備走出去與配套服務共推進,產能合作和技術升級雙豐收。三要把裝備走出去與融資手段緊密結合。采用市場化方式,拓寬外匯儲備使用渠道,提高出口信用保險保障水平。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股票、債券等在境內外籌資。四要簡化境外投資管理,搭建政府和企業對外合作平臺。推動標準國際互認,注重風險防控,促進企業有序競爭。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和市場中介作用,提供法律、稅務、知識產權等服務。為裝備和產能“出海”送去勁風。
3. 商業健康險個稅優惠試點落地
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據了解,這一數據遠超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1000元至2000元的抵扣金額。
4. 京津冀或撬動百萬億投資:42萬億主要針對基建
未來6年需要投入42萬億元。數日前,財政部為京津冀一體化開出的這份“預算表”已在一些行業的資本市場上掀起“波瀾”。一名熟悉京津冀協同發展方案出臺過程的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42萬億元投資主要是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加上能源、產業流動等帶來的投資效應,京津冀可能撬動的資本將達百萬億元。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這意味著綱要正式出臺的日子已經很近了。隨著綱要的落定,各個部門也將迅速進入響應落實階段,發改委、交通部和三地政府近日均就協同發展作出了表態或部署。
5. 2015年1-3月我國核電運行情況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4月29日發布的《2015年1-3月我國核電運行情況》顯示,1-3月,全國累計發電量13102.7億千瓦時,其中在運23臺核電機 組累計發電量為350.69億千瓦時,比2014年同期上升了31.39%,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2.68%;累計上網電量為328.50億千瓦時,比 2014年同期上升了30.69%。與燃煤發電相比,一季度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1115.19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921.81萬噸,減少 排放二氧化硫9.48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8.2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