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之久的立案、反對、上訴、申辯、裁定,美國依舊認定中國輸美輪胎存在補貼及傾銷行為,并于2014年11月24日對反補貼稅率做了初步裁定,2015年1月22日做了反傾銷初裁結果。面對這個結果,國內輪胎企業早就心中有數,征收高額稅率的宿命終究難以難逃,對多數企業來說是災難性的,對個別企業來說是毀滅性的。
數據顯示,2015年1-3月40111000(機動小客車用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出口總量36.04萬噸,環比下滑18.52%,同比下滑10.79%。排名前十輪胎企業40111000出口總量15.67萬噸,約占總出口量的43.4%,約占到總量的一半。從單個企業來看,前十企業出口量均在1.20萬噸以上,其中招遠利奧橡膠和福建佳通出口量超過2.1萬噸,出口量分別為2.34萬噸和2.14萬噸。
內銷市場競爭激烈、美國雙反調查影響凸顯,以及原料價格持續走低等多重壓制下,國內多數輪胎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出現下滑,如福建佳通一季度營業收入7.6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44億元,降幅23.9%;凈利潤0.4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0.23億元,降幅達36.5%。
部分企業出口量同比變化(單位:萬噸)
企業名稱 | 2015年1-3月 | 2014年1-3月 | 漲跌 |
山東永盛 | 0.89 | 1.86 | -52.2% |
金宇實業 | 1.11 | 1.89 | -41.3% |
杭州中策 | 1.24 | 1.9 | -34.7% |
青島賽輪 | 1.37 | 1.96 | -30.1% |
福建佳通 | 2.14 | 2.84 | -24.6% |
招遠利奧橡膠 | 2.34 | 3.06 | -23.5% |
2015年一季度出口數量排名中,山東永盛未在前十,但從一季度出口量同比情況來看,山東永盛深受美國雙反調查其害出口量下滑幅度最大,高達52.2%。2014年10月7日山東永盛正式退出應訴行列,在雙反消息傳出之初,山東永盛美國的訂單就不斷減少,減產、裁員等負面消息陸續傳出,據悉當前該廠半鋼胎開工已經下滑50%,日均產量降至2萬條,美國市場基本放棄。同時出口大戶金宇實業、杭州中策、青島賽輪、福建佳通、山東玲瓏出口量同比下滑均在20%以上。
此次雙反調查是美國繼2009年中美特保案后的另一沖擊。多米諾骨牌效應下,對中國輪胎早就高筑貿易壁壘的印度、巴西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極有可能進行跟進。中國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輪胎工廠”,出口量占總產量的40%,美國又是第一大出口國。據了解,中國輪胎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江浙滬等東部地區,尤其是山東地區,約聚集著國內一半的輪胎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綜合競爭力偏弱,中高端轎車基本被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等外資和合資企業所瓜分,本土企業則長期背負著“散、亂、差、小”的包袱。經歷了2009年、2010年輪胎市場的黃金期,輪胎產能過剩的弊端逐漸顯露,優勝劣汰使得部分企業在升級轉型的道路上練好“內功”,不得不在產品質量上深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