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汽車銷量為150.3萬輛,同比下跌7.1%,創2013年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汽車銷量已連續第四個月 同比下滑,為至少5年來最長連續下滑紀錄。乘用車銷量前十名車企中,有一半銷量不及去年同期,尤其排名前三的乘用車企業(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 用)滑坡明顯,均出現20%至30%的同比下滑。尤其是上半年還存在微增長的上海大眾也出現來高達24.8%的下跌。
1~7月整體數據中,銷量排名前十的大汽車集團排名依次是上汽、東風、長安、一汽、北汽、廣汽、長城、華晨、江淮和吉利。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汽、東風、一汽和北汽均出現了銷量下滑,上半年銷量上升較快的長安集團也在7月份出現了超過20%的下滑。
上述五大集團幾乎集合了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上最暢銷的幾個汽車企業: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眾、北京現代、東風日產、長安福特、長安汽車等,銷量占全國總銷量的70%以上。
市場形勢的轉變,經銷商的虧損面再一次加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目前中國只有三成的汽車經銷商盈利,而在2014年同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統計是四成盈利,而在2010年是七成經銷商盈利。
作為中國汽車市場上的零售主體,車企也在盡最大努力維持經銷商的生存,在持續加大對經銷商的補貼力度的同時,官降和減產、調整庫存就成為重點。
上半年,為了完成銷售目標,部分企業以官降的形勢與經銷商聯手促銷,這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銷量的穩定,保證了本品牌經銷商的利潤。但這種以直接 犧牲汽車企業自身利潤的方式卻并非市場良方,甚至還將壓縮汽車企業的經營利潤。以上海大眾為例,上半年該企業對旗下所有車型施行了官方指導價普降的 8000~10000元點手段,雖然在短期內維持了銷量的微增長,但由于平均每車讓利超過8000元,對于年銷量超過170萬輛的上海大眾而言,全年預計利潤減少超過120億元。(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