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懸于經銷商頭頂長達十個月之久的庫存預警暫時解除,汽車市場終于呈現出觸底回暖的發展態勢。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8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48.7%,環比下降4.7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根據調查結果,無論是市場總需求、銷量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以及經營狀況指數均有所上升,庫存指數則有所下降。
9月9日乘聯會發布的車市零售數據同樣證明了市場的回暖跡象。數據顯示,今年5-8月的國內車市零售增速呈現探底企穩的態勢,近幾個月乘用車市場零售從5月的5%、6-7月的均為-1%,終于從8月出現企穩轉正,回升到2.7%。
不過,車企總批發量仍然微跌。盡管截止到8月的庫存及零售數據為全年走出“U型曲線”奠定了基礎,仍不意味著車市能夠回到此前動輒兩位數的增長。長遠來看,車市將進入“微增長”的新常態。
庫存調整初見成效
“8月份,市場總需求上升,經銷商市場活動增多,平均日銷量增加;且8月是開學前的購車季,都促進了零售市場的好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經銷商經營狀況好轉,一定程度是由于廠家施壓力度減輕。”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宋濤表示,經銷商作為直接與市場接觸的主體,其經營狀況能夠直接反映市場冷暖。“流通協會早在去年年底就對經銷商生存現狀做出預警。彼時及早聽取協會建議調整產銷計劃的企業今年的經營狀況也相對較好。”
“春江水暖鴨先知”,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智豐與宋濤觀點類似。“這個(市場)難不是今年開始的,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了,只不過不同的廠家通過 批發在掩蓋很多東西。”劉智豐坦言,“包括北京現代也是一樣的,經銷商庫存很高。我們在年初定銷售計劃的時候,沒有一個廠家像我們這么保守,我們年初定的 計劃是112萬-116萬輛,去年銷售是112萬輛,今年只增長了4萬輛。”
從北京現代來看,樂觀的信息在于,“北京現代從3月份開始調整,目前庫存已經恢復到正常的位置。”劉智豐說,“從下半年開始,7月份終端零售,整個上牌數據,環比、同比都有好轉,環比增長到9%,同比增長到3%。”
此外,東風雪鐵龍總經理陳曦也向本報記者表示:“從終端上牌的速度來看,同比出現了增長,也就是說這是第一個拐點。”據陳曦介紹,由于批發是帶 有壓迫性的,但是終端零售的上牌率最能反映真正的市場,證明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增長。“2015年上半年,經過幾個月的迅速調整,東風雪鐵龍的庫存已經回 落。而針對經銷商,東風雪鐵龍也在庫存貼息、清庫上有所支持,效果也不錯。”陳曦稱。
乘聯會同樣認為,由于前幾個月終端需求下滑較快,經銷商經營壓力劇增,廠家自6月以來持續努力調低生產計劃,形成歷年罕見的淡季大減產。從8月 的數據來看,廠家的減壓已初見成果。不過郎學紅也提醒,很多4S店內仍有積壓許久的庫存車未消化,經銷商生存現狀仍需要密切關注。
利好與微增并存
郎學紅認為,盡管從短期來看,汽車市場正步入小幅回暖的上升通道,但從長遠來看“微增長”將成為常態。
“從上市公司半年財報情況看,經銷商利潤率雖同比普遍下降,但比2014年下半年顯著好轉。”郎學紅說。由于2015年7-8月的廠家庫存下降 3萬輛(同期增13萬輛),經銷商庫存下降11萬輛(同期增0.1萬輛),廠商庫存逐步進入低迷需求下的相對合理狀態,但也由此帶來整車企業今年1-7月 上繳稅收減少105億元。
庫存壓力的減少以及市場的回暖讓經銷商對9、10月份充滿期待。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市場需求“增加”的經銷商比例由16.4%升至41.3%;認為市場需求“下降”的比例由34.9%降至14.8%。流通協會預計9月份市場需求將繼續增加,經銷商經營狀況將好于上月。
不過,新常態已經在行業協會及汽車企業之間達成共識。“在汽車市場的大的調整和中國經濟大的調整轉型期,要達到去年10%以上的增速是不可能的,未來平均基本保持在3%-5%的增長,好一點到5%-6%,不好的時候是3%-4%。”劉智豐說。
“從零售角度來看,市場在回暖。”陳曦對未來的看法是,“首先市場的增速回落進入到一個微增長的狀況,這是新常態。目前車市的狀態比較混亂,長期的降價是不合理的,尤其是針對合資品牌而言。所以價格會逐步恢復到理性,我對未來的市場還是很有信心的。”
此外,乘聯會認為,近期國家對汽車行業推出的政策也帶來利好:新增節能車補貼目錄、加大汽車金融支持促進車市發展、改善匯率推進汽車出口三大政策均有望刺激汽車市場進入良性發展。無論未來市場走勢如何,8月的庫存及零售數據總算為布滿陰霾已久的汽車市場帶來一縷陽光。(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