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分析人士稱,因為預計歐洲央行史無前例的寬松刺激會導致其歐元持倉蒙受損失,一些全球央行已經減持或者清倉歐元資產。歐元“失寵”的局面比IMF最新公布的數據更糟。
本周二,IMF宣布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后的最新SDR權重。其中歐元的比重下降6.5個百分點至30.9%,降幅在SDR貨幣之中最大。華爾街見聞當時文章提到,從歐元和英鎊權重下調可以看出,人民幣獲得的權重主要來自歐洲貨幣,美元地位未受影響,對日元影響有限。
渣打駐新加坡的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主管Jukka Pihlman認為,IMF的權重調整體現了歐元去年以來在全球儲備中的比重下降,說明歐元在走下坡路。IMF的數據并未提供全球央行不同貨幣儲備的細節,否則將展示歐元持倉“更顯著”的減持。
彭博新聞社援引Pihlman接受采訪時講話稱:“我們已經目睹央行削減歐元持倉,有些時候幅度非常大。歐元(區)的負利率肯定是一個原因,但經濟增長疲軟和歐元進一步貶值的市場預期也有影響。”
2013年年末以來,歐元對美元匯率下跌23%。彭博統計,約三分之一的歐元區債券、即規模2萬億美元的證券已經是負收益率。
本周四歐洲央行會議如市場預期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使該利率降至-0.3%,并將購買債券的QE項目截止期延長到至少2017年3月,購債對象范圍將擴大到包括歐元區的地區和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
但由于英國《金融時報》提前發布了一則“歐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的烏龍消息,短短不到一分鐘內的時間內,歐元對美元從1.0585飆升近100點,隨后在急劇回落刷新日內新低至1.0499之后再度飆升,狂漲近200點,無數歐元頭寸瞬間“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