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昨日釋放流動性之后,中國央行今日再次祭出多樣化貨幣政策工具調節流動性。
央行表示,今日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共4100億元,其中3個月期3280億元,利率下調至2.75%;1年期820億元,利率下調至3.25%。
央行今日稍早發布公告稱,對于中期流動性需求,將通過分別開展MLF、SLF、PSL等操作安排6000億元以上資金予以支持。
據央行官網,在近日的商業銀行座談會上,央行對搞好春節前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等工作進行了部署。
會議指出,當前已進入春節現金投放高峰期,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銀行體系流動性波動加大,要著力加強流動性監測和預測,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對于中期流動性需求,央行將通過分別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操作安排6000億元以上資金予以支持:
一是根據金融機構需求情況,開展一定規模的MLF操作,并適當下調3個月MLF利率至2.75%;
二是對合格中小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求,將繼續通過SLF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對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將繼續通過PSL和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提供適當成本資金支持。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評論稱,春節前往往是貨幣市場利率波動較多的時期,公告顯示了央行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預期引導;同時下調了利率,意在引導資金成本下降;通篇沒有提及準備金率,意味著短期降準可能性下降。
央行近日頻頻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昨日,央行開展了550億元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操作,期限為3天,中標利率2.10%。而在上周,央行也已經分別通過MLF和逆回購連續兩次為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
央行上周五公布,對9家金融機構開展MLF共1000億元,期限6個月,利率3.25%,與上次相同。央行表示,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民生固收分析師李奇霖當時點評稱,考慮到外匯占款收縮,需要通過MLF對沖基礎貨幣缺口。人民幣匯率貶值反映資本外流壓力較大,再考慮到后續2400億公開市場操作到期,7月發的2500億MLF亦將到期,財政存款上繳和春節前的現金需求,央行需要通過新的MLF平抑基礎貨幣缺口。
但是,正如魯政委所提,很多市場人士期待的降準則一直未能實現。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上個月在接受央行下屬的《金融時報》采訪時稱,調整存準率的力度和頻率的決策,應該以短期利率穩定在合理水平為前提。如果降準力度過大或過于頻繁,會導致境內短期利率過度下行,因此可能加劇資本外流。
馬駿還稱,在利率調控方面,可加強運用公開市場短期回購和常備借貸便利(SLF)的工具。央行還應該發揮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對中長期流動性的調節作用,引導和穩定中長期市場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