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報道,受益于上周美聯儲釋放鴿派信號的利多刺激,原本陷入回調的滬膠期貨重振雄風,期價再度上揚。盡管昨日滬膠主力1609合約一度振蕩攀升至12000元/噸上方,但受國內輪胎出口受阻以及期市偏高庫存的影響,投資者繼續做多的信心受挫,獲利了結意愿升溫,滬膠期價漲幅收斂。面對利空隱患的掣肘,滬膠反彈之路面臨曲折和荊棘,預計未來維持“超低空飛行”的可能性較大。
美對華輪胎繼續進行“雙反”調查
當前,我國橡膠輪胎工業依然處在“大而不強”的格局中。與國際輪胎巨頭相比,我國輪胎企業面臨工業現代化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等不利因素的困擾。加之我國輪胎價格比國際品牌一般要低廉20%—50%,往往被海外國家貼上“物劣價廉”的標簽,也常被貿易保護主義國家以此為借口,施以“雙反”懲罰措施。
數據顯示,自去年以來,美國對華各種類型的輪胎施加的“雙反”調查就未間斷過。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我國卡客車輪胎對其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進行評估和投票,結果是繼續對來自我國的卡客車輪胎進行“雙反”調查。此舉嚴重阻礙了我國輪胎出口海外的步伐,惡化了企業生存環境,壓縮了對天膠消費需求。
產膠國旱季對天膠的影響有待觀察
可以感受到,產膠國處于低產季和承諾未來半年內削減天膠出口等因素是近期滬膠多頭的信心源泉。由于近期消息面上傳聞,現階段泰國和越南正處于20多年以來的嚴重干旱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增強了未來高產季產膠國削減出口的執行力和可信度。不過,就眼下來看,產膠國的供給壓力并未看到下降現象,仍處在增產之中。ANRPC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四大天膠出口國中,除馬來西亞天膠出口同比微跌0.7%以外,其余三個國家都有所增加,其中泰國天膠出口增幅更是達到10.7%。
筆者認為,市場對于旱情的炒作需冷靜分析和看待。就熱帶國家而言,其全年的氣候變化與溫帶不同,主要分為旱季和雨季兩個階段,每年5月到11月是雨季,幾乎天天下雨,而12月到次年4月則是旱季,降雨量偏少。如果等到4月中旬至5月初產膠國迎來開割的時候,氣候環境迎來雨季模式,則有望對目前的旱情起到大幅緩解的作用,從而削弱市場對膠價過高的預期評估,所以目前就斷定旱情對膠價影響較大尚言之過早。
庫存偏高使滬膠多頭變得望而卻步
雖說目前整個國內商品期市呈現集體上揚的節奏,但對比黑色系品種,滬膠漲幅明顯弱于前者。之所以會有如此差異,期貨市場偏高的庫存或是原因之一。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上期所天膠庫存量和注冊倉單分別達到283619噸和238050噸,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90.2%和109.51%,并且分別較近5年同期均值增長170.95%和220.12%。由此可見,處于歷史高位的天膠庫存將給滬膠盤面造成較大的上行壓力,多頭往往會因為高庫存變得望而卻步。
整體來看,雖說全球主要央行維持偏寬松的貨幣政策給期市商品營造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但在共性因素下,個性因素卻制約了滬膠的漲幅,從而導致其漲幅明顯弱于其他品種。面對期貨市場高庫存、旱情因素存疑、輪胎出口受阻等諸多問題的困擾,滬膠新一輪上漲趨勢尚未形成氣候,未來料維持區間箱體振蕩模式。(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