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之后,人民幣持續三日下跌,市場上彌漫著對人民幣匯率前景的悲觀氣氛。對此,官方媒體紛紛發文安撫市場情緒。
新華社下屬報刊《上海證券報》29日在頭版發表題為《人民幣匯率連續下跌不改市場平穩預期》的評論文章稱:英國脫歐后的人民幣匯率下跌,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一次性的、短期的沖擊。當前,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穩定。近期英鎊、歐元等的下跌,也影響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行。但這并不會是趨勢性影響
文章稱,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出現連續下跌,但在岸、離岸市場情緒基本穩定,并未出現恐慌性下跌和市場搶匯的情形,同時股市也并未出現“聯動”下行。
上述文章認為,市場預期平穩的根源在于:
一、根據央行昨日(28日)的表態: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預期平穩,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按照既有的形成機制有序運行。
二、匯率溝通機制更加透明。文章援引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研究部主管章俊的觀點稱,二季度以來,央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反復跟市場溝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
中國金融40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也對其表示,匯率浮動機制更加透明,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理解更充分。
新華社主管的《中國證券報》29日也在頭版刊發題為《人民幣歷經“大浪”更顯“穩重”》評論文章:短期看,避險情緒正趨平復,人民幣迎來喘息機會;更長時間看,美元中期強勢令人民幣貶值壓力猶存,但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大幅無序貶值的可能性小。在非美貨幣中,人民幣匯率表現出更強穩定性,未來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關于短期人民幣迎來喘息機會,中證報文章援引一位未具名外匯交易員的話稱,人民幣貶值最快的階段或已過去:短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深受國際外匯市場波動影響。28日國際匯市亞洲交易時段,日元、瑞郎、美元等避險貨幣紛紛自近期高位回調,英鎊和歐元則上演低位反彈,顯示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引發的強烈避險情緒漸趨平復,為一眾非美貨幣提供了喘息的機會。
短期歐系貨幣跌幅已大,日元、美元紛紛升至階段高位,脫歐公投后市場波動最劇烈的階段正在過去。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經歷快速貶值后,也來到逾5年低位,短期貶值壓力得到較大程度釋放,快速貶值過程可能告一段落。
至于人民幣的未來走勢,兩家官方媒體認為,不會出現大幅貶值或趨勢性貶值的情況。
《上海證券報》稱,“英國脫歐后的人民幣匯率下跌,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一次性的、短期的沖擊……但這并不會是趨勢性影響。”
文章援引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章俊的話稱,“如果英國脫歐繼續發酵,導致英鎊、歐元等主要貨幣繼續暴跌,不排除央行出于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幅度維持在可控范圍內的目的,而在短期內轉向對一籃子貨幣小幅升值。”
《中國證券報》寫道,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過程難言徹底結束,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較快貶值,人民幣匯率預期仍相對平穩,市場上也未見恐慌性購匯行為,市場主體更趨理性。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將增添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不確定性,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面臨更大阻力,升息進程放緩也會限制美元繼續的上行空間。
據此,分析認為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將緩步、漸進地釋放貶值壓力,出現大幅無序貶值的可能性小。預計今后一段時間,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此外,英國退歐公投結果還引發市場修正了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普遍認為年內無法加息,同時一些市場人士開始期待中國央行或將降準降息。《上海證券報》援引章俊的觀點稱,目前判斷中國央行降息、降準還為時過早。不過,如果未來英國脫歐事件發酵并持續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負面沖擊,在中國資本外流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可能需要降準來對沖基礎貨幣萎縮帶來的流動性緊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