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報道,當前,輪胎企業開工率平穩,汽車消費處于淡季,橡膠市場供需平淡。在經歷了7月的寬幅振蕩之后,滬膠再次出現下跌跡象。
日本寬松力度不及預期
日本TOCOM橡膠受日元升值影響表現疲弱。7月29日,日本央行決定將ETF年度購買規模從3.3萬億日元擴大至6萬億日元,利率及QQE規模則保持不變。雖然在政府施壓下,日本央行終于決定擴大寬松,但是最終公布的規模和力度遠不及市場預期,日元兌美元匯率快速升值,當前已至100關口。這意味著日元的避險屬性再次凸顯,并有望繼續升值。對橡膠市場來說,因日膠與日元存在反向變動關系,短期內對滬膠有所拖累。
產膠國挺價措施即將結束
6月底,泰國農合部提出了儲備橡膠清庫方案并獲得通過,其計劃近期再次提交議案,研究解除庫存膠片每公斤不能低于60泰銖的禁售令。提出以上議案的原因是,由于儲存不佳,泰政府即將清理的煙片膠庫存品質下降,若按照以上價格銷售難以被市場接受。由此看來,泰國去年以來推出的兩項關于橡膠的挺價措施——收儲和限價或陸續退出,產區價格下行的風險正在加大。截至8月2日,泰國產區煙片膠價格在60泰銖/公斤附近,距離上半年低點34.12泰銖/公斤存在不小的下行空間。
此外,另一項挺價政策“出口噸位計劃”大限將至。由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大產膠國聯合執行的61.5萬噸出口量縮減計劃,即將于本月到期。盡管三國計劃近期再次聚首并討論該項措施的延期問題,但筆者對能否再次達成一致持懷疑態度。這是因為,一方面從上半年的出口數據來看,泰國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12%,而另外兩國則小幅下降4到5個百分點,說明三方的執行力度并不一致。另一方面,繼續控制橡膠出口對已步入年內高峰期的全球供應影響甚微,難以達到支撐天膠價格的目的。
倉單壓力和空頭資金轉向遠月
按照交易所規定,2015年生產的全乳膠必須在今年6月以前注冊為倉單,而跟蹤6月1日至8月2日的橡膠倉單變化,老倉單的流出量極少,約1.2萬噸,相對于30萬噸的倉單總量可謂杯水車薪;新倉單則在加速入庫,已達到2.2萬噸,表明可用于遠月1701交割的倉單量快速增長。目前,海南、云南天氣情況較適宜割膠,而可用于2017年交割的全乳膠貨源陸續上市,或預示著產業空頭帶來的倉單壓力轉向遠月1701合約。
從持倉變化可以看出,雖然主力合約換月本周二才完成,但空頭已提前在遠月合約布局。7月初,1701合約前20席位凈空持倉為5916手,8月初則上升至1.5萬手,多空持倉比值則由0.85下降到0.76,空頭持倉優勢凸顯。反觀1609合約,同一時間段多空持倉比值由0.8上升到0.86,說明在主力合約移倉換月過程中,空頭減倉更主動。(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