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經歷了一些唇槍舌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最終在第三十五次會議公報中刪除了“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的措辭,與一個月前二十國集團(G20)所采取的行動類似。
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于上周末舉行,與會各方認可全球經濟復蘇正在積聚動能,但同時強調需要增強貿易對各經濟體的貢獻。盡管首腦們表達了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關注,公報措辭的變化還是引發輿論關注。IMFC主席阿古斯丁·卡斯滕斯對此表示,各方需要以更加積極和建設性的框架來討論問題。
財金首腦樂觀預期經濟前景
在此次年會上,對全球經濟的樂觀預期轉變,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IMFC的會議公報指出,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正在加強。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企穩回升,通縮風險正在消退。此前,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1%至3.5%。
財經網(博客,微博)站Quartz的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可能好于人們的想象。IMF廣泛遵循的預測通常更多地依賴于“硬”數據,如工業生產或就業統計數據,這些數據通常是回溯性的,且滯后于軟數據。
該報道指出,有理由懷疑現有預測的準確性。而許多觀察家認為,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對于特朗普總統削減稅收、減少監管和提高基礎設施支出的能力出現了非理性樂觀。幾乎沒有理由相信去年選舉后美國經濟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即便軟性數據夸大了全球經濟的實力,硬數據似乎在低估經濟。這些預測的中間值表明,全球經濟好于預期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IMF亞太部副主任馬克斯·羅德勞爾則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該機構未來很可能進一步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已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月份預測的6.5%上調至6.6%。
此外,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在IMF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期間舉行。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和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架構及全球金融治理、促進對非洲投資倡議、金融部門發展和監管等議題。
貿易保護成經濟增長之路逆風
在樂觀看待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同時,財金首腦也就一些風險發出警告。IMF便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雖然近期增長有可能超過預期,但重大下行風險繼續籠罩著中期前景。其中一大突出的威脅是轉向保護主義的趨勢,這會引發貿易戰。
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21日在出席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后表示,G20普遍認為自由貿易可以更好地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各方還同意應采取措施促進包容性增長,避免保護主義抬頭。
然而,在3月份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中,“抵制各種形式貿易保護主義”的措辭被刪除。
緊隨其后,IMFC的會議公報也采取類似行動,去除了第三十四次會議公報所提及的“各方將致力于清晰地溝通政策態勢,并抵制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
IMFC主席、墨西哥央行行長阿古斯丁·卡斯滕斯對此回應稱,“保護主義”的定義較為模糊,大家同意不去深究“保護主義”的內涵,以更加積極和建設性的框架來討論問題,并就反對“向內看”的政策和增強貿易對經濟的貢獻達成強烈共識。
牛津大學全球經濟治理教授Ngaire Woods近日則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上撰文指出,本月早些時候,IMF、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發布了一份聯合報告,報告稱贊貿易是生產率增長、競爭和消費選擇的推進器。這一支持自由貿易的觀點并不新鮮,而報告中所提出的用“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支持喪失工作和生計的群體的建議也是了無新意。新的情況是,反復強調這些觀點,而不同時解決人們更深層次的擔憂,很有可能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