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的開放創新是國家戰略,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局棋當中非常關鍵的點。用圍棋術語來形容,這是一次打入、一次騰挪和一條大龍。”在21日的“2017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上,中債登監事長白偉群的生動比喻道出了上海自貿試驗區開放建設的重要性。
圍繞如何在自貿區推動開放創新,來自外匯、保險、債券、黃金等幾大要素市場機構的高層提出了目標和路徑,也給出了下一步行動的措施。
深度理解金融市場開放
無論是自貿區建設還是“一帶一路”戰略,都指向越來越開放創新的金融市場。“金融服務"一帶一路"、服務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一定要實現兩個目標。”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裁裴傳智在論壇上指出,“第一個目標是貨幣自由兌換,這是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第二個目標是資金自由流動。”
他認為,在這一過程中“一帶一路”可能會為我國金融改革開放開辟一個新途徑。
那么金融開放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白偉群提出,這體現在吸引資本上,更體現在輸出規則上。一方面,通過輸出產品引入資本,比如滬港通、深港通是讓境外投資人可以不改變國際規則進入市場的一種很好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中國在金融開放的環節中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制度優勢,輸出這種制度的優勢也是開放的體現。
同時,金融市場開放也為機構發展帶來機遇。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表示:“市場需要開放,越開放會越穩定。開放了就能修正原來的限制,才能有所比較,也能知道自己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從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發展來講,從體量很小的交易所走向世界,并在全球黃金市場里占有一席之地,這也得益于改革開放。
要素市場機構深耕自貿區建設
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歷史機遇下,幾大要素市場機構負責人在論壇上透露了上海自貿區推進改革開放的新動向。
外匯局副局長方上浦表示,多年來外匯管理部門一直支持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很多改革也是從上海試點、起步、積累經驗進而復制推廣到全國。
方上浦表示,今后在自貿區方面,可以抓緊研究,實時刷新、升級已經出臺的外匯管理的政策措施。
而在白偉群看來,“自貿區開放創新的一個載體和關鍵點就是債券市場的發展。”他透露,接下來中債登要將人民幣跨境發行中心、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中債估值中心和中債擔保品管理中心這四個核心功能遷移到自貿區,立足自貿區,面向整個人民幣債券市場。
白偉群表示:“希望把關鍵產品的定價權放在上海,放在中國。這樣的中心遷移到上海,在上海發布債券市場的基準價格,將影響全球人民幣市場、引領離岸市場的定價權。”
同時,自貿區債券市場開放也對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舉足輕重。它不僅能在注冊制、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監管規則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創新,推動債市發展;同時,自貿區會聚集國際發行人和投資人,成為一個境內境外、離岸在岸市場相連通的重要節點,助推人民幣國際化;自貿區債市也會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吸引全球資本配置“一帶一路”產業,并帶來更多合適的風險管理手段。
對于保險業在自貿區的下一步建設,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副總經理王廷科建議,支持中資保險資金進行境外國際化配置,探索自貿區內的保險公司對跨境雙向投融資試點制度設計,打通境內境外資金的融通。
數據顯示,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境外配置達20%以上,而我們這里該比例僅為2%左右。因此保險資金的國際化配置空間還非常大。
此外,他建議自貿區要優先落實保監會支持“一帶一路”的政策體系。另外,自貿區本身也可以出臺一些針對保險公司的專項扶植政策,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開發適合“一帶一路”建設的產品,提高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真正為中資企業“走出去”起到保駕護航和風險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