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公布的官方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11萬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70億美元,升幅為0.5%,為連續第8個月出現回升。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解釋稱,9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境內外主體交易行為進一步趨于穩定和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主要匯率和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外匯儲備投資總體升值,推動了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9月估值效應導致外儲價值損失,但銀行結售匯逆差改善助力外儲規模穩定增長。具體來說,9月美元指數小幅升值0.23%,相比之下,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對美元的貶值導致我國外儲估值降低。此外,美國10年期國債在9月出現價格下降,德國和日本國債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也給外儲賬面價值帶來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9月外儲規模正增長是在估值效應不利的情況下實現的,這也是外儲規模八連漲中的首次。根據華泰證券研報的估算,債券價格下跌給外儲帶來的賬面價值損失約在100億美元以上。
“9月外儲在匯率估值損失的情況下仍取得正增長,說明銀行結售匯和跨境資本流動的改善對外儲形成有力支撐。”溫彬稱。
實際上,銀行結售匯在8月就已出現十分明顯的改善跡象。數據顯示,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至38.33億美元,環比下降75%。盡管9月銀行結售匯尚未公布,但不少分析人士預計,9月銀行結售匯數據會進一步改善,國際資本流動將繼續好轉。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自2017年1月觸底后呈增長態勢,截至9月底已實現連續8個月回升,為2014年6月以來最長連續增長時間。與2017年初相比,9月末外匯儲備規模上升了980億美元,升幅為3.3%,而去年同期下降了1640億美元。
外匯局上述負責人稱,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和金融形勢穩定向好,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連續穩步回升提供了根本保障。與此同時,國內外匯市場供求趨于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于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上漲,各因素共同作用促進了外匯儲備規模回升。
對于今后外儲規模的趨勢,外匯局方面認為,今后,在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預期進一步趨穩的情況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穩定的基礎將更加堅實。隨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的有序推進,我國的經濟和金融將呈現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繼續促進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保持平衡穩定。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解釋稱,9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境內外主體交易行為進一步趨于穩定和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主要匯率和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外匯儲備投資總體升值,推動了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9月估值效應導致外儲價值損失,但銀行結售匯逆差改善助力外儲規模穩定增長。具體來說,9月美元指數小幅升值0.23%,相比之下,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對美元的貶值導致我國外儲估值降低。此外,美國10年期國債在9月出現價格下降,德國和日本國債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也給外儲賬面價值帶來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9月外儲規模正增長是在估值效應不利的情況下實現的,這也是外儲規模八連漲中的首次。根據華泰證券研報的估算,債券價格下跌給外儲帶來的賬面價值損失約在100億美元以上。
“9月外儲在匯率估值損失的情況下仍取得正增長,說明銀行結售匯和跨境資本流動的改善對外儲形成有力支撐。”溫彬稱。
實際上,銀行結售匯在8月就已出現十分明顯的改善跡象。數據顯示,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至38.33億美元,環比下降75%。盡管9月銀行結售匯尚未公布,但不少分析人士預計,9月銀行結售匯數據會進一步改善,國際資本流動將繼續好轉。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自2017年1月觸底后呈增長態勢,截至9月底已實現連續8個月回升,為2014年6月以來最長連續增長時間。與2017年初相比,9月末外匯儲備規模上升了980億美元,升幅為3.3%,而去年同期下降了1640億美元。
外匯局上述負責人稱,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和金融形勢穩定向好,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連續穩步回升提供了根本保障。與此同時,國內外匯市場供求趨于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于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上漲,各因素共同作用促進了外匯儲備規模回升。
對于今后外儲規模的趨勢,外匯局方面認為,今后,在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預期進一步趨穩的情況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穩定的基礎將更加堅實。隨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的有序推進,我國的經濟和金融將呈現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繼續促進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保持平衡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