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1.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6.9%。業內專家表示,當下通脹壓力較為溫和,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
PPI維持高位
“食品價格環比上升、同比降幅收窄,帶動CPI漲幅擴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國慶中秋雙節需求帶動食品價格環比上升,鮮菜、鮮果價格環比分別上漲了0.4、0.7個百分點。從同比來看,食品價格同比降低0.4%,雖然依然負增長,但降幅比上月收窄1個百分點,是拉動CPI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翹尾因素為0.34%,小幅上升了0.12個百分點,對CPI同比漲幅有一定抬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受天氣轉寒影響,服裝換季導致衣著價格環比上漲0.5%。此外,10月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布倫特原油現貨價從57.2美元/桶漲至60.9美元/桶。受此影響,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同比上漲7.5%,漲幅擴大2.4個百分點;環比上漲3.1%,漲幅擴大2.1個百分點。
PPI方面,PPI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至0.7%,漲勢明顯放緩,但同比漲幅保持在6.9%的較高水平。造紙、化學制造、非金屬礦制品等制造業產品價格漲幅加快。連平認為,未來PPI難以大幅上升,但仍將維持高位。大宗商品價格不會持續上漲,輸入性因素對PPI的抬升作用減弱。年末翹尾因素顯著走弱,PPI不會持續大幅攀升。由于去產能工作持續推進,近期環保限產力度加大,對產品價格形成支撐。預計全年PPI平均漲幅約6.5%左右,明顯高于往年。
四季度CPI增速難破2%
溫彬指出,從高頻數據上看,豬價跌幅繼續收窄,油價顯著上漲,二者后續走勢將是影響下階段CPI中樞的關鍵因素,但去年四季度CPI基數較大,預計CPI難突破2%。整體上,我國經濟持續向好,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物價水平將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通脹壓力不大。
“央行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公開市場操作走勢,都以"穩"字為核心,"不松不緊"才是主基調。”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盡管10月CPI、PPI均超市場預期,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位回落,通脹壓力上有頂。
招商證券分析師閆玲表示,預計到年底CPI仍將維持緩慢上行趨勢,四季度同比增速預計在2.0%,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穩步提高是消費增速的最有力保障。從CPI細項來看,豬價變動仍將顯著影響CPI走勢。環保因素以及后續豬肉消費旺季的來臨,導致豬價同比降幅大概率繼續收窄,相應地也將減弱對CPI的拖累。但全年CPI同比增速依然不高,難以對貨幣政策形成掣肘,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