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周一晚間表示,將針對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鋼材加征25%和鋁加征10%的關稅豁免期延長至6月1日。白宮還表示與阿根廷、澳大利亞和巴西原則上達成取消該關稅的協議。
在美國對進口鋼鐵關稅提供第二次臨時豁免而不是永久性豁免之后,美國的主要經濟盟友對此反應冷淡。
“美國的決定延長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這已經影響到企業決策,”歐盟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歐盟委員會是為歐盟28國協調貿易政策的執行機構。“歐盟應完全且永久地豁免于這些措施,因為國家安全的理由站不住腳。”
特朗普決定延長關稅豁免期,給白宮留下了喘息的余地。美國在考慮本月晚些時候退出伊朗核協議、準備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面、同時美國財長努欽本周率領一組內閣成員訪問中國,力爭阻止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在醞釀的貿易爭端。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則負責與尋求永久豁免鋼鋁關稅的國家展開談判。
特朗普把永久豁免作為達成臨時Nafta的激勵措施,不過談判雖在繼續,但無望立即達成協議。加拿大是對美國的最大鋼出口國。
延期30天延長了美國與全球最大貿易集團歐盟的對峙局面。歐盟官員表示,美國的關稅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歐盟威脅要針對哈雷摩托車和波本威士忌等美國標志性品牌加征報復性征稅。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首席發言人Steffen Seibert周二在推特上稱,歐盟和美國應該“為雙方利益制定積極的貿易議程”。“從根本上說,德國政府的期望仍然是永久性豁免。”
特朗普今年制造貿易壁壘的政策引發了外界擔憂其他國家將采取針鋒相對的報復措施,這可能會削弱消費者信心,破壞多年來最強勁的全球經濟擴張。
英國政府周二對關稅豁免期延長表示肯定,但表示:“我們仍然擔心關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我們將繼續與歐盟一起努力就全球產能過剩的問題達成多邊解決方案,同時妥善管理國內市場受到的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正尋求避免與中國發生貿易戰。
特朗普威脅稱,將對中國進口的1500億美元商品征收關稅,以報復中國知識產權侵犯行為,而中國方面則誓言要進行報復。
自3月底以來,美國一直在向從中國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征收關稅。
多年來,美國和歐盟一直抱怨中國的鋼鐵生產商不公平的從國家補貼中獲益,并將自己的產品傾銷到國際市場。
律師事務所VVGB的貿易專家Folkert Graafsma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朗普是在拖延時間,從而延長做出最終決策的時間,我們不知道他是在談判,還是在擺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