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內中國將進口24萬億商品,吸引2萬億外資
10月7日,官媒新華社撰文評論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GDP按不變價計算增長了33.5倍;經濟總量從世界第11位逐步攀升至世界第2。如今,中國是全球貿易大國、制造業大國、互聯網大國、消費大國……這些驕人成就與中國主動融入世界緊密相關,同時又不斷反哺世界經濟。
官媒預計,未來15年,中國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吸收2萬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
新華社文章指出,量變引發質變,質變開啟新的量變。今天,中外經濟交融度加速升級,不斷豐富中外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協奏曲。誠如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所言,世界經濟只會從中國經濟轉型中獲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成功的中國”。
從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到提出并推動構建亞太“互聯互通”格局;從成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到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再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通過這些扎實行動,中國方案不斷落地生根,中國理念正在變成現實。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不同形式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
繼續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誠如上面官媒所述,在全球化大浪潮下,中國正順應趨勢推動國內市場更大、更快程度的開放。
中國當局今年4月份公開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這些對外開放重大舉措,我們將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
中國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今年6月28日,中國發布了2018年版外商投資負 面清 單,當中調整幅度之大,涉及范圍之廣。
對于一些投資者密切關注的領域,大幅減少對外資的限制。比如,在金融領域,取消了銀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放寬券商外資股比至51%。在汽車行業中,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被取消。
今年國慶前夕,中國當局還宣布,將降低部分商品的最惠國稅率。至此,今年以來經過連續多次自主調整,中國關稅總水平較上年實現了23%的平均降幅。
美國2季度外商投資為負數,頗為尷尬
由于大規模減稅和基建刺激等政策,美國本該吸引更多海外資金。但國際投資組織(OFII)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為-82億美元,是2015年初以來首次出現負值。
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曾經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打破歷史最高記錄,每一年都接近5000億美元。雖然2017年的數據同比銳減了40%,但依然是以往14年中的第四高記錄。
按照OFII的說法,特朗普推行的“美國優先”戰略似乎是這一轉變的主要動力。OFII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海外投資者對特朗普政 府的保護 主 義舉措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