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商務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已注意到美國取消對110種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報道。
據商務部相關人員介紹,這是美方正常的關稅排除程序。
有企業人士稱,上述11種產品中,并不包括輪胎。
而且,他們現在已不再把改變外貿格局的希望寄托在美國取消關稅上。
據了解,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貿易摩擦,越來越多的中國輪胎企業轉變思路,積極應對,從自身情況出發改變頹勢。
部分有實力的輪胎企業,為規避貿易壁壘,甚至走出國門,到海外建設工廠。
然而,有知情人士表示,即便是走出國門的企業,也有可能遇到其他方面的貿易問題。
美國轉口貿易屬違法
不久前,有知情人士說,去年,有幾家中國輪胎企業,接受了美國海關的相關調查。
美國海關懷疑,這些中國輪胎企業,存在轉口貿易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是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一些企業為躲避貿易制裁,轉而采取轉口貿易的方式出口輪胎。
據介紹,在美國,轉口貿易是違法的,中國輪胎企業這樣做屬于鋌而走險。
據介紹,中國鋼鐵行業遭遇貿易調查時,美國的訴狀中就提到過虛假原產地的問題。
美國方面稱,中國有的鋼鐵企業通過轉口到東南亞國家,再進口到美國,規避他們加征的關稅。
這起案件雖然以中國完勝告終,但中間經過了漫長且艱苦的過程,相關企業的業務受到嚴重影響。
美國注重輪胎原產地
業內人士提醒說,中國輪胎企業在海外建廠后,并不意味著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
這些海外工廠生產的輪胎,不代表一定就是生產地國家的產品。有時候,即使有原產地證,美國海關也可能不認可。
據介紹,美國海關和商務部,均會對進口產品的原產地展開調查。
這兩個部門的調查核心在于:海外工廠生產的產品,是否取得了合理的原產地證。
據悉,在某些東南亞國家,對原產地證的發放管控不嚴。僅在當地進行簡單加工和包裝的產品,也能獲得原產地證書。
對上述國家頒發的原產地證書,美國并不認可,他們有自己的另一套認證規則。
國內有些輪胎企業的海外工廠產能不足,有時會把在國內生產的胚胎,運到海外工廠進行簡單加工。
業內人士提醒企業,這種產品也不符合美國的原產地要求。
“中國要成為輪胎強國,全球化不可避免。在這個過程中,輪胎企業要少交學費,利用正確的方法克服各種問題,從而實現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