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成為英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當地時間5月25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1月至3月),英國與非歐盟國家的商品貿易總額(包括進口和出口)超過了歐盟國家,而中國則超越德國成為英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2、歐洲各國政府對G7稅收協議的前景感到更為樂觀
知情人士說,歐洲各國政府現在越來越有信心就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及相關措施與美國達成協議,以便讓跨國公司向其經營所在國支付更多資金。美國總統拜登此前提出15%以上的最低全球企業稅率,英國等國認為這一水平過高。歐洲國家接受這一提議,也敦促美國采取措施確保亞馬遜、臉書等跨國企業在運營的國家/地區繳納更多稅款。歐洲各國政府認為協議即將達成,因為有關確保數字公司遵守新規則的談判取得進展。
3、德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滑1.8%
德國統計局當地時間5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滑1.8%,高于此前預期的1.7%。德國媒體分析稱,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封城”措施對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私人消費是德國經濟的支柱之一,受疫情期間封鎖措施影響,商店和餐廳停業造成了私人消費下降。據統計,私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5.4%。
4、日本考慮延長緊急事態宣言的期限及對應措施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日本已有10個都道府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其中廣島和福岡在25日要求延長緊急事態宣言,而大阪也決定將其延長。考慮到期限的延長,日本政府計劃在26日聽取專家意見時研究延期的時間和必要的措施。目前10個都道府縣中,有9個的緊急事態宣言將于31日失效。
5、美聯儲隔夜逆回購的使用規模激增至2016年12月以來最高
周二美聯儲隔夜逆回購協議的總規模躍升至2016年12月以來最高。48位參與者共接受了4330億美元,超過了周一的3949億美元;周二的規模以往只出現在季度末的市場不穩定時期。隔夜逆回購的利率為0%,有助于暫時減少銀行系統中的準備金余額。
6、美聯儲副主席:未來幾次會議上可能討論減碼寬松政策事宜
美聯儲副主席Richard Clarida表示,美聯儲官員或許可以在接下來幾次政策會議上討論縮減債券購買計劃的適當時機。“很可能在未來幾次會議上,我們將開始討論放慢資產購買步伐。我認為具體將取決于我們獲得的數據。”
7、越南疫情告急 多個工業園關閉涉及鴻海工廠
近一周,越南首次大規模暴發疫情,并仍在北部加速蔓延。越南政府稱,疫情在工人密度高的北江省、北寧省工業區傳播,導致供應鏈和生產鏈受阻嚴重。鴻海工廠所在工業園已關閉。
8、拜登基建計劃被迫縮水,可兩黨還是無法達成一致
密西西比州共和黨參議員沃爾克表示,共和黨提出的基建計劃規模離白宮提出的“相差甚遠”,而民主黨人則表示,參議院共和黨領袖不會對兩黨能夠達成共識的計劃給予放行。
9、美國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今年以來首次下滑
由于一系列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5月首次出現小幅下跌。根據周二的一份報告,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117.2,4月數值被向下修正至117.5。接受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估中值為118.8。消費者信心雖然有所回落,但仍徘徊在疫情期高點附近。隨著經濟緩步回升至疫情爆發前的水平,物價上漲和失業率上升可能抑制消費者信心的進一步改善。
10、德國5月商業景氣指數環比顯著上升
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5月份商業景氣指數環比顯著上升,從上月經季節調整后的96.6點升至99.2點。數據顯示,構成商業景氣指數的制造業、服務業、貿易和建筑業4項指標5月份均環比上升。其中,服務業指標環比上升10.2點,升至2020年2月以來的最高值;貿易指標環比上升8.9點。
11、英國Q1與歐盟的貿易量下滑超20%
英國國家統計局周二表示,一季度,英國和其余歐洲國家的貿易流量下滑了1/5,但要說其中有多少是英國脫歐造成的,還為時過早;在一份匯編了已經公布的貿易數據的報告中,英國國家統計局指出,今年第一季度,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下降了20.3%,而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僅下降了0.4%。
12、美聯儲QE重要信號:資產組合規模2023年將增至峰值9萬億美元
紐約聯儲在周一發布的公開市場賬戶(SOMA)年度報告中表示,隨著持續的資產購買,SOMA組合規模可能擴大,到2023年達到9萬億美元,占美國GDP的39%。基準預測很大程度上反映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取自于對一級交易商和市場參與者的調查結果。
13、新加坡第一季度GDP環比增長3.1%
新加坡第一季度GDP環比增長3.1%,預估為2.7%。新加坡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3%,預估0.9%。
14、摩根士丹利CEO預計美聯儲將在2022年初加息
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James Gorman表示,他預計美聯儲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始縮減其債券購買規模,并在2022年初開始加息,大大早于市場預期。“我個人認為明年年初利率可能會上調,而不是目前市場預測的2023年。”
15、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三年來新高
5月25日,人民幣升勢強勁,其中,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跳空高開,破位上行近200點,盤中最高觸及6.4016,距離6.40關口僅一步之遙。同一時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拉升,強勢站上6.40關口,最高觸及6.3944。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隨著國內經濟復蘇強勁以及美元流動性“覆水難收”,人民幣走強趨勢仍將延續,未來更有望升破6.2關口,但同時,升破6或貶破7的概率都很小。這一過程中,雙向波動特征仍為主基調。
16、密集“點名”大宗商品 至少有兩大考量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問題一再出現在高級別會議、文件中。加強對大宗商品價格異動的綜合調控,至少有兩個方面的重要考量。一方面,只有保持大宗商品價格的相對穩定,才能確保產業鏈價格的穩定。另一方面,確保大宗商品價格的穩定,有助于經濟的穩定運行。面對大宗商品價格攀升的諸多應對舉措,既是有針對性發力的“狙擊戰”,也是引導市場預期的“定心丸”。可以預期,在各種政策疊加影響之下,調控效果會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