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匯局:美聯儲政策調整,對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影響可控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結售匯和跨境收支呈現順差。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12101億美元,售匯10745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356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入28419億美元,對外付款26529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1890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未來美聯儲政策調整對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的影響總體可控。
2、美智庫專家:外資正持續加速流向中國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22日發表文章說,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減少了約五分之二,但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卻逆勢增長,在全球占比達到創紀錄的水平。隨著中國金融業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企業吸引的外資正迅速增長。文章認為,今年外國直接投資仍在繼續加速流入中國,全年總量或將達到歷史新高,在全球占比有望進一步上升。
3、報告稱人民幣已成為第三大國際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24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顯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為5.02,同比大幅增長54.20%,創下歷史新高。人民幣使用程度超過日元和英鎊,成為第三大國際貨幣。2020年四個季度,RII分別為4.10、5.19、5.14、5.02,呈現出大幅攀升、高位震蕩特點。
4、美財長耶倫敦促國會提高政府債務上限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于當地時間23日致信國會領袖,要求國會采取行動提高聯邦政府債務上限或暫停其生效,否則財政部將采取“非常規措施”,以防止政府債務違約。耶倫在信中說,財政部將于7月30日午夜暫停發行新債。如果國會在8月2日前不能提高政府債務上限或暫停其生效,財政部將采取“非常規措施”償還債務,以防止美國政府債務違約。
5、英國財政風險或將持續數十年
英國議會周日公布的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英國政府將面臨37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3萬億元)的疫情支出帶來的財政風險,報告還稱,超過20億英鎊被花費在無用的防護設備上。英國議會公共賬目委員會表示,在承諾于2022年舉行的公開調查之前需要吸取教訓,英國的浪費支出也“高得令人無法接受”,購買了21億件不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有相當于超過20億英鎊的公共資金打了水漂。
6、巴西經濟呈現復蘇態勢但仍面臨挑戰
繼2020年大幅萎縮4.1%后,今年第一季度巴西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1.2%,GDP恢復至2019年第四季度水平。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巴西經濟表現良好,除經濟活動因放寬防疫限制措施而有所恢復外,世界經濟復蘇提振巴西出口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是重要原因。下半年巴西經濟將延續復蘇勢頭,但仍面臨疫情不確定性、通脹攀升、失業率高企等挑戰。
7、泰國政府再延長《緊急狀態法》實施期限2個月
當地時間7月24日,泰國政憲公報網站發布由泰國總理巴育簽署的政府公報。公報稱,泰國將延長《緊急狀態法》實施期限2個月,自8月1日至9月30日。此次是泰國政府自2020年3月26日首次宣布實施《緊急狀態法》以來,第13次延長該法案實施期限。
8、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3443萬例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于美國東部時間7月25日16時21分(北京時間7月26日4時21分)統計的數據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443萬例,達到34437422例。死亡病例超過61萬例,達到610872例。
9、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173例
據英國政府最新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7月25日,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173例,累計確診5697912例;新增死亡28例,累計死亡129158例。
10、法國累計確診病例逼近600萬
當地時間25日,法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逼近600萬例。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就全法多地發生的反防疫措施示威活動作出回應,他再次強調接種新冠疫苗的重要性。
11、土耳其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230例
當地時間7月25日晚,土耳其衛生部網站更新的數據顯示,土耳其當天新增1423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達5601608例;新增死亡55例;新增治愈5211例。
12、印尼政府繼續延長緊急限制令
印尼單日確診病例過去兩天繼續保持在3萬例以上,疫情尚未明顯好轉。7月25日,印尼新增3867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5日晚,印尼總統佐科宣布再次延長緊急限制令從7月26日至8月2日。
13、越南首都河內將展開為期15天的社會隔離
據越南河內人民委員會7月23日晚間最新消息,自當地時間7月24日6時起,河內市全市展開為期15天的社會隔離。據悉,本次隔離將以區與區、村與村、街道與街道、家庭與家庭為單位進行全面的隔離。除去購買食物、藥品、體檢以及治療等緊急情況,民眾須進行居家隔離,執行公務與生產、出售生活必需品等特殊情況除外。民眾須嚴格遵循保持2米社交距離的原則,在公共場合聚集人數不得超過2人。
14、美國7月Markit制造業PMI創歷史新高
金融數據供應商IHS Markit周五公布了美國7月的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數據,其中制造業PMI初值仍然高于預期,并且創下歷史新高,但同時公布的服務業PMI初值卻意外下滑至五個月以來的低位。
15、大摩:復蘇不確定性猶存 仍堅定建議做空10年期美國國債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Mike Wilson提醒,盡管總體增長仍然穩固,但過去幾個月小盤股和低質量股的持續表現不佳。美國國會通過一攬子基礎設施計劃的前景有所改善,將給美國國債收益率帶來上行壓力。利率策略師Guneet Dhingra仍然堅定地建議做空10年期美國國債,仍預計今年年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為1.8%。
16、地方全力沖刺經濟“下半場”
截至7月25日,已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的27個省份中,25個省份GDP增速超過10%;6個省份上半年GDP兩年平均增速超過2019年上半年增速,彰顯巨大經濟韌性。消費復蘇勢頭強勁、新動能加速成長成為不少地方經濟亮點。各地還在緊鑼密鼓召開省委常委會、經濟形勢分析會等,分析上半年經濟形勢,謀劃布局下半年經濟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目標。其中,加力擴大內需、激發企業活力仍是重中之重。
17、國內油價或遇年內第二次下調
今日(26日)24時,2021年第十四輪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將開啟。綜合多家機構預測,本輪國內成品油價大概率下調,這或將是油價今年以來第二次下跌。調整幅度方面,有機構預計預計汽柴油下調約105元/噸,折合每升0.08-0.09元。即:加滿一箱50L的92#汽油將少花4元-4.5元左右。
18、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創新高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透露,目前深圳港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自6月24日零時全面恢復生產以來,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屢創新高,城市外貿出口依然強勁。今年以來,截至7月20日,深圳港全港集裝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1.22%,比未發生疫情的2019年同期也增長了10.33%。
19、證監會20年來首增期貨牌照
備受矚目的全國第150家期貨公司——山東港信期貨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近二十多年來,除少量期貨公司因股權變更等事項變更公司名稱外,中國證監會未曾新批準設立一家期貨公司。此次港信期貨的設立、開業,是中國證監會時隔20多年的首次“開閘”。
20、上半年發布期貨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56家
據統計,上半年發布期貨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56家,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上半年全國期貨市場法人日均成交占比近40%,表明機構和產業客戶越來越多地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
21、上期所:周一將正常開市交易
25日晚間,上期所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上期所沒有發公告暫停交易,那就說明明天將正常開市。據觀察,截至目前,在上期所官方網站、官方微信等渠道都沒有發布暫停交易的相關公告。
22、中電聯:預計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3日發布預測報告稱,綜合考慮下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電能替代等因素,預計2021年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預測報告稱,預計2021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億千瓦,同比增長7.7%左右。中電聯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力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用電量快速增長,電力裝機結構延續綠色低碳發展態勢,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電力供應偏緊。
23、汽車缺芯或長期化 今年汽車行業或損失千億美元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由于在社會數字化進程中,與消費電子等其他行業的爭奪戰加劇,汽車行業正在面臨半導體供應短缺的長期化。據美國咨詢公司艾睿鉑透露,全球汽車行業2021年因半導體短缺將失去390萬輛的產量,預計導致1100億美元的損失。日本國內汽車巨頭由于無法采購到半導體,不得不減產甚至停產。7月馬自達首次暫停日本國內工廠的生產,日產汽車也實施了減產。豐田汽車8月將有5天停止高岡工廠部分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