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合組織:下調美國和歐元區2021年、2022年GDP預測
經合組織:預測2021年全球GDP增長為5.6%(9月預測為5.7%),預計2022年全球GDP增速為4.5%,2023年為3.2%。2021年歐元區GDP增長5.2%,2022年增長4.3%,2023年增長2.5%。(此前預測2021年和2022年分別成長5.3%和4.6%)預測2021年美國GDP增速為5.6%(9月預測為6%),2022年為3.7%(9月預測為3.9%)。預測2021年日本GDP增長為1.8%(9月預測為2.5%),2022年為3.4%(9月預測為2.1%)。
2、經合組織警告奧密克戎可能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威脅”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1日發出警告: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給全球經濟的復蘇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并可能威脅經濟復蘇。 報道稱,勞倫斯·布恩當天表示:“我們擔心,新的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將進一步增加(全球經濟復蘇)本已很高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這可能對經濟復蘇構成威脅。”
3、歐盟公布3000億歐元投資計劃
法新社消息,歐盟剛剛公布一項斥資3000億歐元、名為“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的投資計劃。法新社稱,這一計劃針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4、美聯儲褐皮書報告
周三發布的美聯儲褐皮書調查報告稱,10月和11月初,大多數聯儲轄區的經濟活動以溫和的速度增長。一些地區指出,盡管需求強勁,但增長受到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的限制。報告稱,價格以溫和到強勁的速度上漲,各經濟部門普遍出現價格上漲。由于對原材料的強勁需求、物流挑戰和勞動力市場緊張,投入成本出現了廣泛的增長。
5、德國11月失業率降至5.3%
德國聯邦勞工局11月30日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經季節調整后,德國11月失業率為5.3%。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后,德國11月失業人數約為242.8萬,環比減少3.4萬。數據顯示,9月從事短時工作員工數量約為75.1萬,環比再次減少。去年4月,從事短時工作員工數量峰值達近600萬。
6、英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英國政府現有基建投資計劃是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公共部門凈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比最高的,涉及公路、鐵路、寬帶、住房等領域。據這一計劃,未來幾年,互聯互通重大投資項目主要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以外地區進行,比如“北方引擎鐵路項目”將連接利茲和曼徹斯特。
7、韓11月出口突破600億美元創新高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周三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出口達604.4億美元,同比增長32.1%,自開始貿易統計的1956年以來單月出口首次突破600億美元。對華單月出口首次突破150億美元。
8、OPEC+開始討論產量政策
OPEC+開始了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代表們就計劃中的增產問題展開辯論。外界越來越多人預測新病毒變種的威脅將使OPEC+暫停增產。交易員甚至猜測,如果原油價格跌勢加深,OPEC+甚至可能下調產量。這樣的舉動有可能使利雅得與華盛頓的關系更趨緊張。
9、高盛:預計亞洲通脹將進一步上升
高盛分析師預計,隨著產出缺口縮小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亞洲核心通脹率明年將進一步上升,但不會出現拉美、歐洲那樣大幅升高的局面。“我們預計通脹壓力不會升高到引發大幅加息的地步,” Andrew Tilton等分析師在周三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該行預計,2022年CPI漲幅將高于普遍預期,食品價格上漲也是助推因素之一。
10、汽車業高管預計2030年電動汽車將占中美市場新車銷量一半以上
根據會計和咨詢公司畢馬威的一項新調查,汽車行業高管預計,到2030年,美國、中國和日本的電動汽車銷量將占到汽車總銷量的52%,西歐、巴西和印度的比例低一些。但針對1,000名汽車行業高管的調查顯示,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燃油車在未來幾年內仍將在多數主要汽車市場占據較大份額。調查中77%的受訪者表示,隨著電池成本下降到與石油燃料發動機持平,電動汽車可以在10年內實現大規模普及,而不需政府扶持。
11、機構: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同比增長9%
由主要半導體廠商構成的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昨日宣布,2022年的半導體市場將同比增長9%,預計達到6014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比6月的預期(5734億美元)上調了280億美元。在新冠疫情下,社會不斷數字化,在通信及信息終端等領域半導體的需求擴大。
12、11月日本國內新車銷量同比下滑14.4%
11月日本國內新車銷量比上年同月減少14.4%,為35萬2455輛,連續5個月出現負增長。
13、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降至49.9
盡管電力短缺有所緩解,受疫情反彈、內外需疲弱等因素影響,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落入收縮區間,制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12月1日公布的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錄得49.9,較10月下降0.7個百分點,繼8月之后再次位于榮枯線以下,反映制造業修復進程放緩。
14、生態環境部: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
生態環境部周三表示,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4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黑龍江、貴州、陜西、寧夏4個省(區)開展1個月的督察進駐工作。在督察中,重點關注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實情況;嚴格控制“兩高”(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上馬,以及去產能“回頭看”落實情況;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風險及處理情況等。
15、生態環境部:嚴禁為應付督察采取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生態環境部周三要求,有關省(區)在督察進駐期間,應把握工作節奏,突出工作重點,精準科學依法推進邊督邊改。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做到一事一辦、一廠一策,不搞“運動式”整改。有關省(區)嚴禁為應付督察采取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以及“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對涉及民生的產業或領域,更要妥善處理、有序推進,堅決杜絕“一刀切”行為,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16、11月重卡僅銷5萬輛降63% 再創年內新低
根據第一商用車網初步掌握的數據,今年11月份,我國重卡市場預計銷售各類車型5萬輛左右(開票數口徑),環比下降6.5%,同比下滑63%,創下今年以來月銷量的最低水平,比今年8月份的“谷底”銷量(5.13萬輛)還要略低,比去年同期則減少了約8.56萬輛。11月份也是重卡行業今年以來的第七次下降,而且是從5月份以來的連續七個月下滑。
17、乘聯會:1-10月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降3%
乘聯會消息,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1649.9億元,同比增長42.2%,比2019年1―10月份增長43.2%,兩年平均增長19.7%。汽車行業1-10月利潤總體同比下降3%,其中10月的收入下降9%,利潤下降28%。
18、乘聯會:上周乘用車批發44.1萬輛,同比增速下降10%
11月15-21日,乘用車批發44.1萬輛,同比增速-10%,環比上周增長23%,較上月同期增速14%。零售34.5萬輛,同比增速-12%,環比上周增長6%,較上月同期增速-6%。
19、中汽協:1-10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產企業共銷售75.3萬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1年1-10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產企業共銷售75.3萬輛,占MPV銷售總量的90.4%。在銷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產企業中,與上年同期相比,東風公司銷量呈較快下降,上汽通用略降,其他企業呈不同程度增長,廣汽乘用車增速依然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