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中國仍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國
4日發布的《國際金融論壇2021年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顯示,盡管勢頭有所緩和,但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目前被廣為接受的市場預期是,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約5.9%。發達經濟體將增長5.2%,對全球增長貢獻為37%,發展中經濟體將增長6.4%,貢獻63%。從各國看,中國仍將以26.3%的占比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其次是美國和印度,分別為16.7%和11%。
2、高盛下調美國今明兩年GDP的預期
高盛經濟學家Joseph Briggs在周末給客戶的報告中稱,高盛將美國今年GDP增長速度預期從4.2%下調至3.8%,將明年預期從3.3%下調至2.9%。
3、降低對華加征關稅 美國財長終于明說了
耶倫12月2日在路透社舉辦的會議上表示,對每年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高達25%的關稅“確實導致美國國內物價更高”。她表示,特朗普任內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一些關稅“沒有任何實質戰略理由,卻制造了麻煩”。耶倫表示,通過重啟排除程序降低上述關稅,可能有助于緩解通脹壓力,“這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事情”。(央視)
4、IMF或再下調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受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迅速傳播的影響,人們的信心受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能再度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5、IMF:全球復蘇現斷層 謹慎應對通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任吉塔·戈皮納特4日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上表示,當前各國復蘇速度不同,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十分明顯。對此,各國應提升全球疫苗接種速度,并根據各自國情調整政策應對通貨膨脹。
6、奧密克戎蔓延至38個國家和地區
上周,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迅速向全球擴散,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全球已有至少3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奧密克戎感染病例。世衛組織的初步數據顯示,奧密克戎毒株較德爾塔更具傳染性,但是否會導致患者出現重癥仍言之過早。世衛組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鑒于奧密克戎毒株的變化,關于其對現有對策(包括疫苗和治療方式)的潛在影響還在評估中。
7、沙特阿美提高明年1月亞洲、美國石油銷售價格
根據沙特阿美公布的最新報價單,雖然眼下有疫情肆虐的憂慮,但原油巨頭仍然提高了所有等級原油明年一月銷往亞洲和美國的價格,這也顯示相關地區的需求仍處于旺盛狀態。
8、寧波港上漲裝卸費
寧波港近日在網站發布《寧波舟山港外貿進出口集裝箱港口收費目錄清單(202111版)》,擬對船方20英尺、40英尺的普通重箱、空箱裝卸費上調約10%,該清單從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9、全國大宗商品倉單登記系統在青島上線
日前,全國大宗商品倉單登記系統在青島自貿片區正式上線,該項目由青島市政府、青島海關、上海期貨交易所、山東港口集團共同打造,在全國率先實現海關與期貨交易所的信息聯網,實現全國大宗商品“統一登記、數字監管、期現結合、產融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