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受疫情反彈及相關防疫措施影響,9月中國制造業生產、需求走弱,行業景氣度在收縮區間繼續下降。
9月30日公布的9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8.1,較8月下降1.4個百分點,與5月持平,同為五個月以來最低。
這一走勢與統計局制造業PMI 并不一致。國家統計局同日公布的9月制造業PMI錄得50.7,回升0.7個百分點,2022年下半年以來首次處于擴張區間。
從分項數據看,9月制造業供需雙降,其中制造業生產指數為6月以來首次落至榮枯線以下,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處于收縮區間,降至近五個月來最低。受調查企業反映,疫情和防疫管制對生產安排、需求和供應鏈均造成制約,尤其是出行和經營受限導致需求受挫。在三大類產品中,投資品類產量下降最為明顯,而消費品類銷售降幅最大。
外需方面,海外市場對中國制造業產品的需求加速下降,同時疫情持續造成影響,導致9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榮枯線以下繼續回落,錄得6月以來新低。
制造業供需雙弱,拖累就業情況繼續惡化。由于市場需求疲弱,企業相應減少雇員數量,疊加部分員工因疫情管控難以按時返崗,9月制造業就業指數在收縮區間下降,錄得2020年5月以來最低。
受鋼鐵等原材料價格回落影響,9月制造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仍處于臨界點以下,降至2016年2月來最低。分類來看,中間品類與投資品類制造商成本負擔減輕,但消費品制造成本仍小幅上升。考慮到成本下降及需求低迷,企業普遍降價促銷,帶動9月制造業出廠價格指數創2016年以來新低。
9月制造業供應鏈整體表現依然欠佳,供應商交貨時間略有延長,企業反映,疫情影響了原料供應和運輸。同時,由于市場需求有限,企業采購意愿降低,增加動用原有庫存,9月制造業采購量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均在榮枯線以下繼續下降。
雖然減少了用工,但在新訂單減少的情況下,企業產能壓力有所緩解,積壓業務量輕微下降。產量和訂單減少也使產成品庫存進一步下降,不過也有部分企業反映運輸困難和需求減弱使庫存上升。
雖然制造業企業仍然預期未來一年將會增產,但樂觀度已降至2019年12月以來最低,且低于長期均值。部分企業擔心,疫情反復和相關防疫措施會對未來數月的經營和需求繼續造成影響,也有企業預期市況將更趨穩定、客戶需求轉強,加上設備與產品投資增加,產量預計會上升。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近期影響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增加。9月以來,多地疫情卷土重來,部分重點地區確診病例數較8月明顯增加,制造業生產需求再度承壓,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特征凸顯。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在于就業不足、需求不振、預期不穩,施策重點應集中于促進就業、發放補助、提振需求,并通過傳遞政策信號培育市場主體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