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了解,本年度首次天然橡膠相關儲備政策結果出爐。本次為拋儲,計劃拋出10.8萬噸國產全乳膠,成交數量為6.1萬噸,流拍4.7萬噸。接近10年之久的天然橡膠儲備政策自去年7月再次啟動。從歷史經驗來看,一輪完整的儲備政策約經歷3-4年,一般來說采用“先拋后收”的方式完成一輪天然橡膠儲備的更迭。
目前共拋儲3次,收儲1次,凈拋儲10.8萬噸(其中大部分為全乳膠)。生產年份集中在2014-2015年,市場另有說法生產年份集中在2009-2010年。從下表觀察,于在上一輪2010年至2014年的儲備政策期間,共凈收儲41.62萬噸,收儲量相對較多,結合目前的政策節奏來看,本輪儲備政策或仍處于拋儲階段。
我國天然橡膠儲備政策涉及天然橡膠現貨品種主要為國產全乳膠,自2020年以來,年產量維持約20-25萬噸左右,雖然在天膠大種類中占比很低,但是橡膠期貨合約(RU)的交割品,所以對滬膠盤面走勢存在一定影響。
而中信建投期貨研報闡述,拋儲本質上是一次隱性庫存轉移至下游的行為。如果下游工廠或直接將拋出的老貨提走,那就代表著下游工廠不必去現貨市場進行即期采購,也就不需要去倉庫提貨。那么或導致未來我國天然橡膠顯性庫存去庫放緩,甚至累庫。由于老膠在物理性能、質量指標有所下滑,因此從使用的角度去看,大概率無法用于生產非輪胎橡膠制品(輸送帶、膠鞋等),更多地用于生產輪胎,也就是拋出的原淺色膠變成了深色膠,對膠種之間強弱或產生影響。
上周天膠期貨上演了過山車行情,此前市場交易泰國原料持續漲價,隨著價格快速拉升,下游采購趨于觀望,疊加國內天膠現貨和期貨庫存周環比均累庫,天膠盤面多頭平倉意愿較濃。考慮到國外煙片膠市場和泰國原料市場處于歷史高位,整體估值較高,而國內全乳膠市場依然處于底部區域,整體估值偏低,品種間價差依然較大,所以中長期看仍存在修復空間。
不過國內天然橡膠主要產區即將進入開割期,云南地區近期多處出現降雨,已經進入割膠準備工作,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試割。如果云南產區試割順利的話,短期內市場會迎來新膠上市,疊加拋儲老膠,天膠供應端壓力存在增加預期,這將限制滬膠盤面再度走高幅度。此外滬膠05合約即將進入限倉,主力持倉仍在15萬手,對多頭并非十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