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北京治堵限購政策結論往往迥異。對于當事廠商而言,該政策的出臺違背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甚至將殃及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環保及社會人士對該政策的出臺高舉雙手以示贊成;法律界人士則對該政策是否侵犯公民財產權展開激辯,其中不乏鞭撻之意。
而在中國汽車業界多數業內人士眼中,北京出臺的這一治堵限購政策凸顯出的制度弊端以及其所具備的示范效應,對未來中國汽車社會的構建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通過蓋世汽車網最新一期圍繞“從北京限購看未來中國汽車社會”這一話題展開的業界調查(第110期,調查時間為2010年12月28日至2011年1月3日),總結分析2212位業內人士的投票結果,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到業界對北京治堵限購政策所持立場以及未來中國汽車社會輪廓的大概設想。
在應對城市擁堵過程中,北京此次實施的治堵限購政策在業界看來并非是非常合適的對策。在評價該政策的意見中,只有18%的人士明確表示在現實環境下出臺該政策確有必要。與之相對應的則是22%的擔憂者認為如此行政干預手段無助解決根本問題,交通擁堵現象仍將持續并趨向更糟糕。同時,另有16%的人士則認為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同時運用更可取。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調查1中獲得最高投票率的選項直指現階段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布局漏洞--36%的人士對此呼吁應提高政府城市規劃能力和建設速度。而“采用經濟手段提高用車成本”這一抑制措施,響應者卻寥寥無幾,投票比例僅占到8%。
對于機動車保有量逼近500萬輛并被冠以“首堵”之稱的北京而言,治堵儼然已迫在眉睫。然而瘋漲的新車銷售市場要想通過經濟手段間接性地使之放緩,需要周期較長,因此通過行政命令的直接干預更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對于遭受過北京交通擁堵之苦的人士而言,在交通、環境、能源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北京出臺如此嚴厲的治堵限購政策實則更多的是迫于無奈。
然而,業界更多地認為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是造成北京今日擁堵不堪的兩大“罪魁”,因此很難通過行政手段得到徹底解決當下的擁堵痼疾。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上世紀80年代,北京實施“打通兩廂、緩解中央”戰略,興建二環至六環城市快速路,試圖以“攤大餅”的城市化格局來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壓力,但收效甚微。在隨后的城市規劃方案中,衛星城概念出爐,決策者欲以形成“分散集團式”的布局寄望改變北京單中心的城市結構,依舊未能起到明顯的實際效用。而就業功能過度集中于市中心,住宅區向郊區發展的趨勢無法遏制,使得上下班高峰期城市道路交通嚴重超負荷運轉,再加上政府在交通管理方面的不善,埋下擁堵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