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屆的廣交會被稱之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從今年第100屆廣交會的貿易情況分析,我國企業的外貿出口方式正在發生著不小的變化。
從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方面看,低價競銷的市場空間越來越窄。長期以來,數量擴張,低價競爭是我國不少出口商品贏得市場的重要法寶。但隨著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及國家一系列外貿政策的調整,靠打價格戰占有市場的出口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市場空間越收越窄。在第100屆廣交會上,各類產品同臺競技,從采購商的關注度和成交情況看,缺乏創新和品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疲態盡顯,已經走到市場的邊緣。
從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方面看,創新成為熱點,粗放型商品客戶越來越少。作為中國產品第一展,參加廣交會的海外客商有近20萬人,可謂客商云集。但與許多展位前客商絡繹不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粗加工產品、老面孔產品、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幾乎無人問津,門可羅雀。由于低價競爭導致企業利潤下降,生存困難,使一些企業感受到切膚之痛。但還是有很多企業仍然抱住價格競爭武器不放,產品創新投入不足,導致產品雷同,價格越來越低,這樣的競爭,長此以往肯定沒有出路。因此,今后的出口產品差異化競爭將成為主要競爭形式。
從出口產品的外貿環境方面看,低附加值的商品幾乎沒有了空間。很多廣交會的參展企業反映,我國外貿環境與幾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外貿經營權的全面放開,大量中小企業涌入進出口領域,各行業充分競爭,并以數量擴張的方式迅速占領市場。白熱化的競爭導致利潤下降,市場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同時,過去幾年我國外貿出口超常增長的形勢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廣交會宣布從下一屆起將“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就具有標志性進出口轉向含義,顯示我國外貿政策從鼓勵出口將向尋求進出口平衡轉變。 另外, 出口退稅 不斷調低甚至有不少產品取消 出口退稅 、征收關稅,加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企業受到多方面擠壓。因此依靠數量擴張、價格低廉占領市場的出口增長模式顯然已經與國家的出口政策導向不符。
除了企業間的高度競爭及國家政策調整等因素,層出不窮的 國際貿易 摩擦也直接指向走以量取勝,價格低廉傳統路線的發展模式,進口國家的技術壁壘也將促使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退出國際市場的競爭。因此,低附加值產品的市場空間將被逐步擠壓殆盡。
從第100屆廣交會的貿易情況來看,出口企業主動轉型,產品走創新、品牌發展之路是必然趨勢。如果說幾年前加強自主創新,推動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建設,還是國家的一種引導性政策的話,那么分析本屆廣交會貿易情況后不難發現,通過技術創新,產品更新換代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走出低價競銷的怪圈,已經成為出口企業強烈的生存需求。在第100屆廣交會交易中我們可以看到,哪個展位圍滿了外商,哪個展位的產品就必然有獨樹一幟的特色。
可見創新產品、環保特色產品不僅受到歐美客商的普遍青睞,還可以成功回避歐美國家 反傾銷 壁壘,利潤空間也要比傳統產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