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保理的概念
國際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簡稱, 英文為 factoring。是一項集商業資信調查、應收帳款管理、信用風險擔保及貿易融資于一體的新興綜合性金融產品,是指在 國際貿易 中,出口商與保理商簽訂契約,將現在或將來的基于 其與進口商(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帳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下列服務中的至少兩項:
一、貿易融資。
二、銷售分戶賬管理。
三、應收帳款的催收。
四、信用風險控制與壞賬擔保。
中國銀行作為保理商可以為企業提供的國際保理服務可分為出口保理和進口保理。
國際保理優點
一、 資金融通:
對出口商而言,可以在賒銷和承兌交單的情況下向中國銀行申請融資,對進口商而言,純粹因其良好的信譽而使保理商愿意為其擔保付款,無須抵押也不占用資金。
二、 風險保障:
在賒銷或承兌交單的條件下,一旦進口商因破產等原因未能向賣方支付貨款情況下,由保理商向出口方付款。
三、 節約成本:
對出口商而言,資信調查、帳務管理和貨款催收都由保理商負責,減輕業務負擔,節約管理成本,對進口商而言,手續簡便,省卻了開立 信用證 和處理繁雜文件的費用。
國際保理 流程
國際保理業務有兩種運作方式,即單保理和雙保理。前者僅涉及一方保理商,后者涉及進出口雙方保理商。國際保理業務一般采用雙保理方式。雙保理方式主要涉及四方當事人,即出口商、進口商、出口保理商及進口保理商。下面以一筆出口保理為例,介紹其業務 流程 。
出口商為國內某紡織品公司,欲向英國某進口商出口真絲服裝,且欲采用賒銷(O/A)的付款方式。
◎ 進出口雙方在交易磋商過程中,該紡織品公司首先找到國內某保理商(作為出口保理商),向其提出出口保理的業務申請,填寫《出口保理業務申請書》(又可稱為《信用額度申請書》),用于為進口商申請信用額度。申請書一般包括如下內容:出口商業務情況;交易背景資料;申請的額度情況,包括幣種、金額及類型等。
◎ 國內保理商于當日選擇英國一家進口保理商,通過由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簡稱FCI)開發的保理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FACTORING將有關情況通知進口保理商,請其對進口商進行信用評估。通常出口保理商選擇已與其簽訂過《代理保理協議》、參加FCI組織且在進口商所在地的保理商作為進口保理商。
◎ 進口保理商根據所提供的情況,運用各種信息來源對進口商的資信以及此種真絲服裝的市場行情進行調查。若進口商資信狀況良好且進口商品具有不錯的市場,則進口保理商將為進口商初步核準一定信用額度,并于第5個工作日將有關條件及報價通知我國保理商。按照FCI的國際慣例規定,進口保理商應最遲在14個工作日內答復出口保理商。國內保理商將被核準的進口商的信用額度以及自己的報價通知紡織品公司。
◎ 紡織品公司接受國內保理商的報價,與其簽訂《出口保理協議》,并與進口商正式達成交易合同,合同金額為50萬美元,付款方式為O/A,期限為發票日后60天。與紡織品公司簽署《出口保理協議》后,出口保理商向進口保理商正式申請信用額度。進口保理商于第3個工作日回復出口保理商,通知其信用額度批準額、效期等。
◎ 紡織品公司按合同發貨后,將正本發票、提單、原產地證書、質檢證書等單據寄送進口商,將發票副本及有關單據副本(根據進口保理商要求)交國內出口保理商。同時,紡織品公司還向國內保理商提交《債權轉讓通知書》和《出口保理融資申請書》,前者將發運貨物的應收帳款轉讓給國內保理商,后者用于向國內保理商申請資金融通。國內保理商按照《出口保理協議》向其提供相當于發票金額80%(即40萬美元)的融資。
◎ 出口保理商在收到副本發票及單據(若有)當天將發票及單據(若有)的詳細內容通過EDIFACTORING系統通知進口保理商,進口保理商于發票到期日前若干天開始向進口商催收。
◎ 發票到期后,進口商向進口保理商付款,進口保理商將款項付與我國保理商,我國保理商扣除融資本息及有關保理費用,再將余額付給紡織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