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來到,市場開始思考今年全球經濟將呈現何種景象。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全球經濟復蘇仍將持續,但是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兔年市場全球經濟是否能夠平穩復蘇,取決于這些不確定因素如何演繹。
歐債危機
中信銀行總行資金資本市場部羅旋認為,2010年以來的歐債危機,其影響可以說不亞于次貸危機。從匯市、債市、股市的波動就能看出。而歐債危機更多地表現為信心危機,長期無節制的財政赤字累積,在市場信心脆弱時期集中爆發,并形成連鎖反應,使危機蔓延、擴大。
歐洲國家目前還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計劃,這也使得危機仍像塊山崖上的石頭,隨時有掉下來的可能性。從債務到期情況來看,2011年上半年“PIIGS”國家債務到期相對集中,這使得上半年成為較為敏感時期。
財政赤字
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也是由歐債危機引出來的。美國無論是總債務與GDP之比,還是赤字占GDP比例兩項指標的糟糕程度,與“PIIGS”國家相比可能不分伯仲。好在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經濟的競爭力為美國國債的吸引力加分不少。市場對美國政府可能違約的擔心較少,“AAA”的主權評級似乎也能保住,但政府對待巨額赤字的態度對未來幾年經濟走勢影響較大,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
QE2后政策
QE2政策將于6月到期,以目前的復蘇形勢,聯儲可能不再加碼,但若年中時經濟復蘇又有起伏,失業率、通脹率仍沒有改善,那么不排除QE3政策的預期,以及聯儲進一步購買國債。更多的流動性被聯儲釋放到金融系統中,美元幣值穩定性、大宗商品價格、熱錢等等問題會接踵而來。
全球貿易戰
奧巴馬曾于2010年初提出要讓美國未來五年出口翻番的計劃,希望能從多個途徑提振美國經濟,引領美國經濟增長,而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美國國內私人需求可能較長時間不振的窘態。歐債危機后,歐洲國家在緊縮財政的壓力下,內需增長也面臨很大挑戰,同樣需要出口引領經濟增長。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盡管內需潛力巨大,但想轉變投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樣的過渡時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摩擦可能會升溫。貿易摩擦未來可能長期存在,盡管引發貿易戰的概率較低,但存在局部激化的可能,進而影響全球經濟整體復蘇。
大宗商品漲價
泛濫的美元流動性、發展中國家強勁的需求、各國對戰略性資源的保護、異常的氣候等等。而這些因素同時在一年中出現就不得不讓人加倍警惕。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危機時最低不到40美元/桶上漲到90美元附近,黃金價格也翻番至1400美元/盎司,工業金屬銅自2009年以來上漲兩倍,超過危機前的水平,農產品玉米危機后價格也翻番。面對如此凌厲的漲勢,市場產生疑問,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到底還有多大的上漲空間?我們回想一下危機前,又有多少人預測到油價會漲至150美元/桶呢?
歐債危機
中信銀行總行資金資本市場部羅旋認為,2010年以來的歐債危機,其影響可以說不亞于次貸危機。從匯市、債市、股市的波動就能看出。而歐債危機更多地表現為信心危機,長期無節制的財政赤字累積,在市場信心脆弱時期集中爆發,并形成連鎖反應,使危機蔓延、擴大。
歐洲國家目前還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計劃,這也使得危機仍像塊山崖上的石頭,隨時有掉下來的可能性。從債務到期情況來看,2011年上半年“PIIGS”國家債務到期相對集中,這使得上半年成為較為敏感時期。
財政赤字
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也是由歐債危機引出來的。美國無論是總債務與GDP之比,還是赤字占GDP比例兩項指標的糟糕程度,與“PIIGS”國家相比可能不分伯仲。好在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經濟的競爭力為美國國債的吸引力加分不少。市場對美國政府可能違約的擔心較少,“AAA”的主權評級似乎也能保住,但政府對待巨額赤字的態度對未來幾年經濟走勢影響較大,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
QE2后政策
QE2政策將于6月到期,以目前的復蘇形勢,聯儲可能不再加碼,但若年中時經濟復蘇又有起伏,失業率、通脹率仍沒有改善,那么不排除QE3政策的預期,以及聯儲進一步購買國債。更多的流動性被聯儲釋放到金融系統中,美元幣值穩定性、大宗商品價格、熱錢等等問題會接踵而來。
全球貿易戰
奧巴馬曾于2010年初提出要讓美國未來五年出口翻番的計劃,希望能從多個途徑提振美國經濟,引領美國經濟增長,而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美國國內私人需求可能較長時間不振的窘態。歐債危機后,歐洲國家在緊縮財政的壓力下,內需增長也面臨很大挑戰,同樣需要出口引領經濟增長。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盡管內需潛力巨大,但想轉變投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樣的過渡時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摩擦可能會升溫。貿易摩擦未來可能長期存在,盡管引發貿易戰的概率較低,但存在局部激化的可能,進而影響全球經濟整體復蘇。
大宗商品漲價
泛濫的美元流動性、發展中國家強勁的需求、各國對戰略性資源的保護、異常的氣候等等。而這些因素同時在一年中出現就不得不讓人加倍警惕。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危機時最低不到40美元/桶上漲到90美元附近,黃金價格也翻番至1400美元/盎司,工業金屬銅自2009年以來上漲兩倍,超過危機前的水平,農產品玉米危機后價格也翻番。面對如此凌厲的漲勢,市場產生疑問,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到底還有多大的上漲空間?我們回想一下危機前,又有多少人預測到油價會漲至150美元/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