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信貸“克制”增長之后,四大行2011年計劃新增貸款規模已基本確定??傮w來看,四大行預計新增貸款與去年實際新增貸款規模相差不大。
這是昨日一位國有大行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的。而據財新網報道,2011年四大行貸款預增規模分別為:工行88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8200億元),建行75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6800億元),農行6200億元,中行6000億元以上(根據資本充足率和貸存比的情況動態調整).
上述數據得到了這位國有大行人士的確認。“這是一個大行和央行協調的結果。在1月份全年新增貸款規模還沒出來的情況下,大行配合調控政策,投放得很克制。”他表示,全年來看,四大行新增貸款總盤子與去年相當,但由于基數原因,貸款增速卻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綜合四大行的預增貸款規模來看,四家銀行今年預計新增貸款規模合計約2.85萬億元。往年的經驗顯示,四大行全年新增貸款的規模約占整個銀行業新增貸款規模的35%至40%。
在確定四大行新增貸款約2.85萬億元的情況下,照此比例反推,2011年,新增貸款規模在7.1萬億至8.1萬億元之間。8.1萬億元的上限與去年7.95萬億元的實際新增貸款規模相當;而7.1萬億元的新增貸款則與目前市場人士預計的規模相差不大。
財新網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四大行確定的新增貸款規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認可。
“其他銀行方面,也難現貸款高增長。受制于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硬性指標限制,股份制銀行盡管放貸沖動高漲,但規模難以迅速增長。”一位大行研究人士稱,央行的新調控工具不但對大行,而且對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機構也能起到很好的調控作用。
2月初,央行有關人士透露,2011年以來,央行在貨幣信貸調控中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已對40多家資本充足率較低、信貸增長過快、順周期風險隱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機構實施了差別準備金要求。
“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存貸比已經很高,監管紅線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這部分銀行的貸款飆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業分析師表示,此外,在監管層對銀行資本要求不提高的情況下,銀行有限的資本也不足以支撐貸款業務的持續高速擴張。
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樊志剛預計今年新增貸款規模約7.5萬億元。他解釋稱,就剛性需求本身來講,7.5萬億元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如果調控力度過大,必然對整個經濟產生太大殺傷力,屆時銀行資產質量必將受到影響。
事實上,隨著融資渠道不斷多元化,信貸規模對于實體經濟的影響已開始減弱。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看,新增貸款之外,資本市場、債券融資等渠道同樣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
以2010年為例,全年新增社會融資總量約14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95萬億元,同比少增1.65萬億元,但是實體經濟通過銀行承兌匯票和委托貸款從金融體系新增融資達3.47萬億元,占社會融資總量的24.2%,同比多增2.33萬億元。
上述大行研究人士預計,在2011年信貸規模繼續收緊的情況下,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將飛速發展。
這是昨日一位國有大行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的。而據財新網報道,2011年四大行貸款預增規模分別為:工行88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8200億元),建行75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6800億元),農行6200億元,中行6000億元以上(根據資本充足率和貸存比的情況動態調整).
上述數據得到了這位國有大行人士的確認。“這是一個大行和央行協調的結果。在1月份全年新增貸款規模還沒出來的情況下,大行配合調控政策,投放得很克制。”他表示,全年來看,四大行新增貸款總盤子與去年相當,但由于基數原因,貸款增速卻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綜合四大行的預增貸款規模來看,四家銀行今年預計新增貸款規模合計約2.85萬億元。往年的經驗顯示,四大行全年新增貸款的規模約占整個銀行業新增貸款規模的35%至40%。
在確定四大行新增貸款約2.85萬億元的情況下,照此比例反推,2011年,新增貸款規模在7.1萬億至8.1萬億元之間。8.1萬億元的上限與去年7.95萬億元的實際新增貸款規模相當;而7.1萬億元的新增貸款則與目前市場人士預計的規模相差不大。
財新網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四大行確定的新增貸款規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認可。
“其他銀行方面,也難現貸款高增長。受制于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硬性指標限制,股份制銀行盡管放貸沖動高漲,但規模難以迅速增長。”一位大行研究人士稱,央行的新調控工具不但對大行,而且對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機構也能起到很好的調控作用。
2月初,央行有關人士透露,2011年以來,央行在貨幣信貸調控中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已對40多家資本充足率較低、信貸增長過快、順周期風險隱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機構實施了差別準備金要求。
“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存貸比已經很高,監管紅線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這部分銀行的貸款飆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業分析師表示,此外,在監管層對銀行資本要求不提高的情況下,銀行有限的資本也不足以支撐貸款業務的持續高速擴張。
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樊志剛預計今年新增貸款規模約7.5萬億元。他解釋稱,就剛性需求本身來講,7.5萬億元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如果調控力度過大,必然對整個經濟產生太大殺傷力,屆時銀行資產質量必將受到影響。
事實上,隨著融資渠道不斷多元化,信貸規模對于實體經濟的影響已開始減弱。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看,新增貸款之外,資本市場、債券融資等渠道同樣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
以2010年為例,全年新增社會融資總量約14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95萬億元,同比少增1.65萬億元,但是實體經濟通過銀行承兌匯票和委托貸款從金融體系新增融資達3.47萬億元,占社會融資總量的24.2%,同比多增2.33萬億元。
上述大行研究人士預計,在2011年信貸規模繼續收緊的情況下,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將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