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國、印度、韓國等新興經濟體已經率先進入加息周期,由大規模刺激政策轉向適度緊縮格局,歐美發達經濟體卻由于種種原因遲遲難以踏上退出之路。
3月3日,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由于近期能源價格異乎尋常地上漲,加劇了歐洲短期通脹的上行壓力,歐洲央行很可能會在下次會議上加息。
特里謝打破了目前發達經濟體不加息的共識。美國方面雖然仍在繼續執行QE2不過近期經濟數據表現異常強勁,上周末公布的就業數據趨于好轉,多少會撬動美聯儲官員誓不加息的信念,即使不能促使QE2提前結束,也會狙擊伯南克日前暗示的QE3順利出籠。
的確,當前美國經濟現狀正如“股神”巴菲特3月2日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采訪時所說的那樣,已經基本恢復,并不需要更多的刺激措施,倒是通脹迫在眉睫。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的講話也透露,美聯儲已不再擔憂通縮,“通脹的風險正悄悄襲來”。
盡管目前美國經濟復蘇依然十分脆弱,這為美聯儲將6000億美元的QE2實施到底提供了理由,但是高通脹率也讓美聯儲著實頭痛。伯南克說,“盡管總體通脹較低,但……我們看到包括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顯著上升。”
近期北非中東的地緣政治推高了國際油價,加重了投資者對油價持續上漲阻礙經濟復蘇的憂慮,全球股市紛紛回落。隨著紐約原油期貨站到每桶104美元上方,通脹、加息等信號再度升溫。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央行雖然在3日宣布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于1%的歷史低位不變,但特里謝在晚間的新聞發布會上還是對通脹表達了深深的憂慮,表示將對通脹保持“高度警惕”。
近期高企的國際油價,給歐洲輸入了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率,令歐洲央行的低利率面臨更大的壓力。但客觀地講,盡管利比亞局勢惡化推高了國際油價,但還不是影響歐洲央行的主要因素。歐洲央行的關注焦點之所以重回通脹壓力,緣于近期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據。
歐盟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未來通脹指標(EFZIG)從2010年12月份的101.6升至2011年1月份的102.1,創28個月以來最高水平。預計2011年歐元區通脹率將達2.2%,超過此前預期的1.8%。這些數據成為支持歐洲央行決心加息的重要動力。
歐洲正在考慮加息,這或將引領發達經濟體進入緊縮政策格局,抗通脹將不再任由新興經濟體單打獨斗,發達經濟體也將置身其中。
面對歐洲央行可能引領的發達國家加息潮,市場給出了積極的響應,3月4日亞市早盤,歐元兌美元突破1.39關口,刷新2010年11月8日以來新高至1.3974。不但在亞市,近期全球市場上歐元都表現不俗,自2011年1月歐元兌美元在1.2860一線觸底之后,歐元已經強勢拉升1000多點。特里謝暗示加息的講話將成為支撐歐元飆升的強勁動力,預計本周歐元兌美元將站穩1.40關口之上。
不過,并非所有歐盟成員國都能坦然面對加息預期。特里謝強調,若發現有危及價格穩定的因素,他不會讓希臘、愛爾蘭和其他陷于危機的歐洲二線國家低迷的經濟耽誤歐洲央行的加息。
在火車頭德國的強力推助下,歐元區經濟復蘇大局已定。歷史經驗表明,若經濟問題從過于疲軟變成通脹過高,將促使當局轉而重視緊縮貨幣政策。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惠譽日前剛剛下調了西班牙的信用評級至“負面”。看來,在拯救豬群國家低迷的經濟與抗通脹之間,特里謝更傾向于行使央行穩定物價的職責。不過,深陷低迷漩渦的國家也還有希望,歐盟領導人未來三周將召開一系列峰會,就歐洲財政救助機制作出最后決定,這將是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關鍵。
現在,歐洲央行的政策取向已經明朗,市場下一步操心的是,在國際油價、糧價雙雙高漲的大局下,如果歐洲邁入加息的門檻,那么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還能走多遠?
3月3日,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由于近期能源價格異乎尋常地上漲,加劇了歐洲短期通脹的上行壓力,歐洲央行很可能會在下次會議上加息。
特里謝打破了目前發達經濟體不加息的共識。美國方面雖然仍在繼續執行QE2不過近期經濟數據表現異常強勁,上周末公布的就業數據趨于好轉,多少會撬動美聯儲官員誓不加息的信念,即使不能促使QE2提前結束,也會狙擊伯南克日前暗示的QE3順利出籠。
的確,當前美國經濟現狀正如“股神”巴菲特3月2日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采訪時所說的那樣,已經基本恢復,并不需要更多的刺激措施,倒是通脹迫在眉睫。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的講話也透露,美聯儲已不再擔憂通縮,“通脹的風險正悄悄襲來”。
盡管目前美國經濟復蘇依然十分脆弱,這為美聯儲將6000億美元的QE2實施到底提供了理由,但是高通脹率也讓美聯儲著實頭痛。伯南克說,“盡管總體通脹較低,但……我們看到包括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顯著上升。”
近期北非中東的地緣政治推高了國際油價,加重了投資者對油價持續上漲阻礙經濟復蘇的憂慮,全球股市紛紛回落。隨著紐約原油期貨站到每桶104美元上方,通脹、加息等信號再度升溫。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央行雖然在3日宣布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于1%的歷史低位不變,但特里謝在晚間的新聞發布會上還是對通脹表達了深深的憂慮,表示將對通脹保持“高度警惕”。
近期高企的國際油價,給歐洲輸入了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率,令歐洲央行的低利率面臨更大的壓力。但客觀地講,盡管利比亞局勢惡化推高了國際油價,但還不是影響歐洲央行的主要因素。歐洲央行的關注焦點之所以重回通脹壓力,緣于近期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據。
歐盟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未來通脹指標(EFZIG)從2010年12月份的101.6升至2011年1月份的102.1,創28個月以來最高水平。預計2011年歐元區通脹率將達2.2%,超過此前預期的1.8%。這些數據成為支持歐洲央行決心加息的重要動力。
歐洲正在考慮加息,這或將引領發達經濟體進入緊縮政策格局,抗通脹將不再任由新興經濟體單打獨斗,發達經濟體也將置身其中。
面對歐洲央行可能引領的發達國家加息潮,市場給出了積極的響應,3月4日亞市早盤,歐元兌美元突破1.39關口,刷新2010年11月8日以來新高至1.3974。不但在亞市,近期全球市場上歐元都表現不俗,自2011年1月歐元兌美元在1.2860一線觸底之后,歐元已經強勢拉升1000多點。特里謝暗示加息的講話將成為支撐歐元飆升的強勁動力,預計本周歐元兌美元將站穩1.40關口之上。
不過,并非所有歐盟成員國都能坦然面對加息預期。特里謝強調,若發現有危及價格穩定的因素,他不會讓希臘、愛爾蘭和其他陷于危機的歐洲二線國家低迷的經濟耽誤歐洲央行的加息。
在火車頭德國的強力推助下,歐元區經濟復蘇大局已定。歷史經驗表明,若經濟問題從過于疲軟變成通脹過高,將促使當局轉而重視緊縮貨幣政策。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惠譽日前剛剛下調了西班牙的信用評級至“負面”。看來,在拯救豬群國家低迷的經濟與抗通脹之間,特里謝更傾向于行使央行穩定物價的職責。不過,深陷低迷漩渦的國家也還有希望,歐盟領導人未來三周將召開一系列峰會,就歐洲財政救助機制作出最后決定,這將是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關鍵。
現在,歐洲央行的政策取向已經明朗,市場下一步操心的是,在國際油價、糧價雙雙高漲的大局下,如果歐洲邁入加息的門檻,那么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