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客車行業整體迎來開門紅。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月受春節長假影響,客車銷量環比明顯下降,但產銷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1~2月,大型和輕型客車銷量較快增長,客車市場需求總體穩定。
2月產銷環比降幅大
今年春節在2月,為了迎接春運對車輛的需求,1月各客車企業都開足馬力生產。進入2月,雖然市場延續了1月熱銷的余溫,但是環比已經明顯下降。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月,客車銷售2.13萬輛,環比下降49.07%,同比增長0.43%。在客車主要品種中,大、中和輕型客車三大類品種銷量環比均明顯下降,其中大、中型客車的降幅更為顯著。
業內人士表示,2月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到春節假期的影響,而且春節過后用戶更新車輛的計劃大多完成,對車輛的需求明顯減少,因此,2月產銷環比大幅下降并不值得擔心。而且,從一二月的銷量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仍較為明顯。1~2月,大型客車銷售1.04萬輛,同比增長10.51%;中型客車銷售1.01萬輛,同比下降8.47%。
從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的數據來看(兩者納入統計范疇的企業有所不同),雖然統計數值稍有不同,但都反映出行業同比增長的勢頭。根據該數據,1~2月,客車行業共銷售30743輛,同比增幅達13.2%。即使是在常規銷售淡季的二三月,部分客車企業的表現也很不錯。以中通客車為例,中通客車3月的產量有望突破千輛,迎來節后的第一個產銷小高潮。1~2月,中通客車銷售客車近1100輛。受海外訂單和輕客市場產銷兩旺的利好影響,自春節過后上班以來,大金龍生產線就一直處于忙碌狀態。1~2月,大金龍銷售客車3719輛,同比增長28.8%,高于行業13.2%的增幅。
大中型客車同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客車總體銷量中,輕型客車銷量的大幅增長貢獻很大,如果扣除輕型客車的銷量,大中型客車實際上同比是下降的。
這從中汽協發布的分類數據可以看出。2月,大型客車銷售2484輛,環比下降68.53%,同比下降24.75%;中型客車銷售2064輛,環比下降74.45%,同比下降36.86%;輕型客車銷售16798輛,環比下降35.25%,同比增長14.39%。輕型客車成為銷量惟一同比增長的車型。
為何大中型客車銷量全同比下降?這源于2010年客車行業一季度的銷量為27934輛,這個基數并不低。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首席分析師佘振清介紹,這是客車行業歷史上一季度的最好成績,甚至高于受國Ⅱ標準轉國Ⅲ標準影響的2008年(26842輛)。
由于去年客車行業整體表現突出,市場形勢大好,因此,客車行業取得了最近十多年來最好的成績。今年開年以來延續了去年行業發展的良好態勢,但由于沒有需求的強勁反彈以及諸多利好因素作用,不可能取得和去年一樣的輝煌。
記者對比了2009年、2010年、2011年1~2月的同期數據,發現2009年大中型客車銷量僅為1萬多輛,而2010年就飆升至19000多輛,今年銷量則為18607輛,在3月市場沒有較大變數的情況下,一季度客車行業可以說是開局平穩。可見,在經歷了2009年的市場慘淡之后,2010年、2011年客車行業已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
對此,佘振清表示,今年的市場開局若沒有特別的利好因素支撐,將很難打破去年同期的紀錄,即使能夠突破,空間也有限。從目前情況來看,1~2月的數據印證了這一觀點。
后市走勢謹慎樂觀
近日,宇通客車公布了2月產銷數據。數據顯示,宇通客車2月共銷售810輛客車,累計銷售5472輛,同比增長9.77%。其中,宇通銷售大型客車2797輛,中型客車2343輛,均實現了同比增長。緊隨其后的是大金龍,1~2月銷售客車3719輛,廈門金旅1~2月也銷售了3365輛。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客車銷售基數較大的企業仍能保持同比增長,說明了無論是在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上,強勢企業憑借著多年的積累和雄厚的實力,將繼續保持優勢地位。
在談及對今年市場的看法時,這些企業均表示了謹慎樂觀。大金龍副總經理朱國強認為,2011年,客車行業面臨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優勢消失、汽車專業人才短缺、企業缺少核心技術等諸多挑戰。目前,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是抑制通貨膨脹,由于通貨膨脹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原材料成本上升、財務成本提高及社會整體購買力的下降等因素,這對于客車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客車行業面臨的政策變化也將帶來行業結構的調整。例如雙層客車被禁止、《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重點的轉變,都給2011年客車行業帶來不確定因素。
“去年銷量基數很高,留給今年的上漲空間已經不大。綜合以上分析,今年大中型客車的增幅不會超過5%。”佘振清表示。
2月產銷環比降幅大
今年春節在2月,為了迎接春運對車輛的需求,1月各客車企業都開足馬力生產。進入2月,雖然市場延續了1月熱銷的余溫,但是環比已經明顯下降。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月,客車銷售2.13萬輛,環比下降49.07%,同比增長0.43%。在客車主要品種中,大、中和輕型客車三大類品種銷量環比均明顯下降,其中大、中型客車的降幅更為顯著。
業內人士表示,2月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到春節假期的影響,而且春節過后用戶更新車輛的計劃大多完成,對車輛的需求明顯減少,因此,2月產銷環比大幅下降并不值得擔心。而且,從一二月的銷量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仍較為明顯。1~2月,大型客車銷售1.04萬輛,同比增長10.51%;中型客車銷售1.01萬輛,同比下降8.47%。
從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的數據來看(兩者納入統計范疇的企業有所不同),雖然統計數值稍有不同,但都反映出行業同比增長的勢頭。根據該數據,1~2月,客車行業共銷售30743輛,同比增幅達13.2%。即使是在常規銷售淡季的二三月,部分客車企業的表現也很不錯。以中通客車為例,中通客車3月的產量有望突破千輛,迎來節后的第一個產銷小高潮。1~2月,中通客車銷售客車近1100輛。受海外訂單和輕客市場產銷兩旺的利好影響,自春節過后上班以來,大金龍生產線就一直處于忙碌狀態。1~2月,大金龍銷售客車3719輛,同比增長28.8%,高于行業13.2%的增幅。
大中型客車同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客車總體銷量中,輕型客車銷量的大幅增長貢獻很大,如果扣除輕型客車的銷量,大中型客車實際上同比是下降的。
這從中汽協發布的分類數據可以看出。2月,大型客車銷售2484輛,環比下降68.53%,同比下降24.75%;中型客車銷售2064輛,環比下降74.45%,同比下降36.86%;輕型客車銷售16798輛,環比下降35.25%,同比增長14.39%。輕型客車成為銷量惟一同比增長的車型。
為何大中型客車銷量全同比下降?這源于2010年客車行業一季度的銷量為27934輛,這個基數并不低。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首席分析師佘振清介紹,這是客車行業歷史上一季度的最好成績,甚至高于受國Ⅱ標準轉國Ⅲ標準影響的2008年(26842輛)。
由于去年客車行業整體表現突出,市場形勢大好,因此,客車行業取得了最近十多年來最好的成績。今年開年以來延續了去年行業發展的良好態勢,但由于沒有需求的強勁反彈以及諸多利好因素作用,不可能取得和去年一樣的輝煌。
記者對比了2009年、2010年、2011年1~2月的同期數據,發現2009年大中型客車銷量僅為1萬多輛,而2010年就飆升至19000多輛,今年銷量則為18607輛,在3月市場沒有較大變數的情況下,一季度客車行業可以說是開局平穩。可見,在經歷了2009年的市場慘淡之后,2010年、2011年客車行業已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
對此,佘振清表示,今年的市場開局若沒有特別的利好因素支撐,將很難打破去年同期的紀錄,即使能夠突破,空間也有限。從目前情況來看,1~2月的數據印證了這一觀點。
后市走勢謹慎樂觀
近日,宇通客車公布了2月產銷數據。數據顯示,宇通客車2月共銷售810輛客車,累計銷售5472輛,同比增長9.77%。其中,宇通銷售大型客車2797輛,中型客車2343輛,均實現了同比增長。緊隨其后的是大金龍,1~2月銷售客車3719輛,廈門金旅1~2月也銷售了3365輛。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客車銷售基數較大的企業仍能保持同比增長,說明了無論是在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上,強勢企業憑借著多年的積累和雄厚的實力,將繼續保持優勢地位。
在談及對今年市場的看法時,這些企業均表示了謹慎樂觀。大金龍副總經理朱國強認為,2011年,客車行業面臨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優勢消失、汽車專業人才短缺、企業缺少核心技術等諸多挑戰。目前,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是抑制通貨膨脹,由于通貨膨脹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原材料成本上升、財務成本提高及社會整體購買力的下降等因素,這對于客車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客車行業面臨的政策變化也將帶來行業結構的調整。例如雙層客車被禁止、《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重點的轉變,都給2011年客車行業帶來不確定因素。
“去年銷量基數很高,留給今年的上漲空間已經不大。綜合以上分析,今年大中型客車的增幅不會超過5%。”佘振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