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影響下,日本聚氨酯原材料MDI(用于建筑及冰箱的聚氨酯原材料)及甲乙酮因為缺貨正處于漲價階段,其中甲乙酮已在一周內上漲了至少10%。
此外,日本輪胎企業(yè)普利司通也在通過從國外調貨的方式,來彌補目前產能的不足。
甲乙酮及MDI價格上漲
據中信建投最新化工報告稱,日本地震對化學品甲乙酮的供應產生較大沖擊。目前,丸善及出光等兩家日企共有21萬噸的甲乙酮裝置被破壞,占全球總產能的14%之多。
其中,丸善公司裝置停工可能要持續(xù)3個月以上,而出光也預計有1到2個月會檢修設備。除了主裝置受損,為丸善提供甲乙酮生產原料的COSMO石化公司的儲罐也發(fā)生爆炸,且短期復產的可能性很小。
我國有40%的甲乙酮需從日本進口,因而,在日本甲乙酮出貨較難的情況下,我國的甲乙酮價格在近一個星期內暴漲了10%左右。
上周末,華北地區(qū)甲乙酮售價為15500元/噸,環(huán)比前一周上揚了1500元到2000元/噸,相比2010年3月的8000元/噸大漲了90%左右。此外,國際甲乙酮價也在同期提升了200美元/噸,FOB美國海灣甲乙酮報價在2150元到2170元/噸,而純MDI目前的報價是17400元左右。
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日本地震后, MDI的價格可能在短期內會走高。
2010年,MDI全球總產能約566萬噸,其中日本為60萬~65萬噸(生產商NPU公司和三菱化學)。目前NPU工廠位于離仙臺很近的山形縣南陽,而三菱化學也有30萬噸左右產能,分別在Ohmuta(東京附近)、Kashima(鹿島港附近)。短期內全面復產也不太容易。
劉波說,日本產能占全亞洲比重的四分之一,在亞洲當地設廠的MDI制造商有煙臺萬華、巴斯夫、拜耳等,它們都可能提價,“中國今年約有130萬噸的需求量,進口32萬噸。而日本進口量約占中國MDI總需求量的10%。”
巴斯夫公司已在3月15日對MDI價上調,不過煙臺萬華尚未提價。煙臺萬華高層對記者說,現在還難以看出地震對MDI亞洲地區(qū)的供給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但由于MDI上游原材料在漲價,加上下游的冰箱生產也在旺季,所以MDI價可能會走高。
精細化工品生產商——德國贏創(chuàng)工業(yè)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俞大海上周四也向記者透露,目前公司在日本東京的辦事機構人員已撤到了南部,但對工廠的影響暫時還沒有最新數據。
除了化學品價格受到地震牽連之外,日本輪胎企業(yè)的生產也受阻。
普利司通輪胎事業(yè)中國地區(qū)總裁武田邦俊告訴本報:“我們受影響的工廠位于東京、黑機、櫪木等地,都停工了幾天,企業(yè)對所有機器進行了全面檢查。從3月16日的第二班起,工廠就逐漸恢復生產。”
武田邦俊指出,現在日本正有計劃停電,公司盡量通過氣電共生系統(tǒng)來解決一部分電力,“但滿負荷生產依然非常困難。”
他表示,輪胎工廠里面最耗電的工序是“密煉”,即是將橡膠、藥品等原材料混合煉制,“它需要使用大量熱源。我們考慮,可讓中國或印尼、泰國等其他普利司通工廠來支援密煉后的產品。”
普利司通日本工廠產出的輪胎,有70%以上出口,其中包括向中國出口。“公司在全世界有48家輪胎工廠。是否會通過這次調整,把日本的部分產能放在其他國家,仍需要日本總部來決策。”
武田邦俊也指出,盡管日本工廠存在供應掣肘,不過公司也在投入更多資源用于其他工廠的擴產。“中國現有4家工廠,泰國有3家,去年我們也在印度投資了500億日元用于建新廠,新興市場的需求量仍在不斷增加。”
此外,日本輪胎企業(yè)普利司通也在通過從國外調貨的方式,來彌補目前產能的不足。
甲乙酮及MDI價格上漲
據中信建投最新化工報告稱,日本地震對化學品甲乙酮的供應產生較大沖擊。目前,丸善及出光等兩家日企共有21萬噸的甲乙酮裝置被破壞,占全球總產能的14%之多。
其中,丸善公司裝置停工可能要持續(xù)3個月以上,而出光也預計有1到2個月會檢修設備。除了主裝置受損,為丸善提供甲乙酮生產原料的COSMO石化公司的儲罐也發(fā)生爆炸,且短期復產的可能性很小。
我國有40%的甲乙酮需從日本進口,因而,在日本甲乙酮出貨較難的情況下,我國的甲乙酮價格在近一個星期內暴漲了10%左右。
上周末,華北地區(qū)甲乙酮售價為15500元/噸,環(huán)比前一周上揚了1500元到2000元/噸,相比2010年3月的8000元/噸大漲了90%左右。此外,國際甲乙酮價也在同期提升了200美元/噸,FOB美國海灣甲乙酮報價在2150元到2170元/噸,而純MDI目前的報價是17400元左右。
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日本地震后, MDI的價格可能在短期內會走高。
2010年,MDI全球總產能約566萬噸,其中日本為60萬~65萬噸(生產商NPU公司和三菱化學)。目前NPU工廠位于離仙臺很近的山形縣南陽,而三菱化學也有30萬噸左右產能,分別在Ohmuta(東京附近)、Kashima(鹿島港附近)。短期內全面復產也不太容易。
劉波說,日本產能占全亞洲比重的四分之一,在亞洲當地設廠的MDI制造商有煙臺萬華、巴斯夫、拜耳等,它們都可能提價,“中國今年約有130萬噸的需求量,進口32萬噸。而日本進口量約占中國MDI總需求量的10%。”
巴斯夫公司已在3月15日對MDI價上調,不過煙臺萬華尚未提價。煙臺萬華高層對記者說,現在還難以看出地震對MDI亞洲地區(qū)的供給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但由于MDI上游原材料在漲價,加上下游的冰箱生產也在旺季,所以MDI價可能會走高。
精細化工品生產商——德國贏創(chuàng)工業(yè)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俞大海上周四也向記者透露,目前公司在日本東京的辦事機構人員已撤到了南部,但對工廠的影響暫時還沒有最新數據。
除了化學品價格受到地震牽連之外,日本輪胎企業(yè)的生產也受阻。
普利司通輪胎事業(yè)中國地區(qū)總裁武田邦俊告訴本報:“我們受影響的工廠位于東京、黑機、櫪木等地,都停工了幾天,企業(yè)對所有機器進行了全面檢查。從3月16日的第二班起,工廠就逐漸恢復生產。”
武田邦俊指出,現在日本正有計劃停電,公司盡量通過氣電共生系統(tǒng)來解決一部分電力,“但滿負荷生產依然非常困難。”
他表示,輪胎工廠里面最耗電的工序是“密煉”,即是將橡膠、藥品等原材料混合煉制,“它需要使用大量熱源。我們考慮,可讓中國或印尼、泰國等其他普利司通工廠來支援密煉后的產品。”
普利司通日本工廠產出的輪胎,有70%以上出口,其中包括向中國出口。“公司在全世界有48家輪胎工廠。是否會通過這次調整,把日本的部分產能放在其他國家,仍需要日本總部來決策。”
武田邦俊也指出,盡管日本工廠存在供應掣肘,不過公司也在投入更多資源用于其他工廠的擴產。“中國現有4家工廠,泰國有3家,去年我們也在印度投資了500億日元用于建新廠,新興市場的需求量仍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