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為“黃”、“白”、“黑”三種顏色而瘋狂。
“黃”,是指黃金。在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屢創新高,目前已站在1470美元/盎司上方,距離市場普遍預期的1500美元/盎司的短期目標漸行漸近。
“白”,是指白銀。在倫敦,白銀價格已突破每盎司40美元,至記者截稿時報收于41.32元/盎司,而在一年之前,倫敦銀價不到每盎司20美元。
“黑”,則是原油。自北非危機爆發后,短短兩個月內國際原油價格漲幅超過20美元/桶,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克薩斯中質油價格已快速上漲至112.45美元/桶,而倫敦洲際交易所5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為125.92美元/桶,這兩個國際原油價格都創下了2008年9月以來的新高。
“黃金、白銀繼續向上的可能性依舊很大。而對于原油,我們恐怕很難再看到100美元/桶以下的石油價格了。”4月11日,一位在國際商品市場交易的“中國玩家”向記者感慨道。
一片爭議聲中的上漲
價格總是在爭議聲中上漲,這在黃金身上也是淋漓盡致地體現。
自去年四季度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1300美元以后,對于金價上漲的質疑之聲在業內開始浮現。去年10月,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馬克·威廉姆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要當心黃金泡沫”。
“當心泡沫!郁金香、互聯網熱潮以及信貸危機之前的房地產具有很多共同點;它們都曾是風靡一時的資產,而后受到過度追捧,最終暴跌。現在輪到黃金了。”馬克·威廉姆斯當時寫道。
事實上,在馬克·威廉姆斯之前,已有市場大佬唱空黃金。曾于1992年因狙擊英鎊而聞名于世的索羅斯在2010年1月就提出“黃金泡沫”言論,從此后的實際行動來看索羅斯可謂“言行一致”:過去一年他先后減持黃金ETF股份,持有的SPDR黃金ETF股份比重累減24%。而在去年9月,索羅斯再度重申黃金是“終極泡沫”,意思是金價可能會再升,但高位肯定不安全,金價也不會永無止境上升。在今年一月,國際金價確實出現了一波較大幅度的調整。2011年1月3日至27日,倫敦金價從每盎司1421.55美元一路下滑至1314.82美元,7.5%的跌幅令不少高杠桿操作的黃金多頭“驚出一身冷汗”。
然而,隨著一月底北非中東危機的擴大,以及三月日本發生大地震,黃金市場再度成為資金的避風港灣。即使進入四月,金價上漲的勢頭依舊有增無減。
東方證券分析師楊寶峰在近期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最大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紐約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有量出現該基金建立以來最大季度降幅,盡管如此,黃金價格仍處于歷史新高附近,逼近歷史新高,可見價格的強勢。”
“價格總是在爭議聲中上漲,即使是國際大佬質疑,也同樣如此。”國內黃金投資專家——同好資本董事長姚海橋向記者表示道。
銀價更瘋狂
比黃金更加瘋狂的商品是白銀。
數據顯示,從2010年1月至今,黃金價格上漲幅度約為33%,國際原油價格漲幅約為37.7%,而白銀價格的漲幅則為驚人的143.28%。
“白銀價格的爆發是從去年8月底開始的,當時每盎司還不到20美元,剛剛回到金融危機前的高點。而與已創歷史新高的黃金相比,兩者的比率是歷史低點。”上述商品交易玩家回憶道。
顯然,資金敏銳捕捉到了金銀之間的價差空間。從去年8月下旬起,白銀價格一路高歌猛進,
至去年底,銀價已漲至30美元/盎司,去年上漲幅度超過80%,成為2010年最受矚目期貨品種。
“今年白銀風頭更甚,一季度的漲幅又超過30%了。”上述國際期貨市場的“中國玩家”告訴記者,去年銀價的瘋狂上漲,一方面是與金價間價格修復的需要,另一方面,與黃金相比,白銀不僅具有黃金那樣的金融屬性,在工業上的用途也更為廣泛。
白銀除了制作首飾之外還是最佳的導體,更多地被用于工業用途。其導電性能要遠遠好于銅和鋁,故很多精密導電的地方都需要使用白銀,如新能源、手機、液晶、電池、攝影工業等都要大量消耗白銀。根據2009年世界白銀協會的數據,工業用銀量占總體消費的40%,而投資,珠寶首飾占18%,攝影工業占9%,隱含凈投資只占到15%。
但是,投資正成為驅動銀價上漲的最主要驅動力。國際貴金屬咨詢機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近期發布的白銀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投資者向每年規模為210億美元的白銀市場投入了56億美元。而今年這一數字可能會達到80億美元。
對此,GFMS的最新預測顯示,白銀市場可能會延續其驚人漲勢,今年或將突破每盎司50美元的創紀錄高點,這意味著它將超越1980年的高點。但是GFMS執行董事長菲利普·克拉普維克也警告說,“如果投資者撤走他們的資金,白銀市場可能出現深幅回調,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買盤,預計白銀的供給會超過需求。”
“黃”,是指黃金。在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屢創新高,目前已站在1470美元/盎司上方,距離市場普遍預期的1500美元/盎司的短期目標漸行漸近。
“白”,是指白銀。在倫敦,白銀價格已突破每盎司40美元,至記者截稿時報收于41.32元/盎司,而在一年之前,倫敦銀價不到每盎司20美元。
“黑”,則是原油。自北非危機爆發后,短短兩個月內國際原油價格漲幅超過20美元/桶,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克薩斯中質油價格已快速上漲至112.45美元/桶,而倫敦洲際交易所5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為125.92美元/桶,這兩個國際原油價格都創下了2008年9月以來的新高。
“黃金、白銀繼續向上的可能性依舊很大。而對于原油,我們恐怕很難再看到100美元/桶以下的石油價格了。”4月11日,一位在國際商品市場交易的“中國玩家”向記者感慨道。
一片爭議聲中的上漲
價格總是在爭議聲中上漲,這在黃金身上也是淋漓盡致地體現。
自去年四季度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1300美元以后,對于金價上漲的質疑之聲在業內開始浮現。去年10月,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馬克·威廉姆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要當心黃金泡沫”。
“當心泡沫!郁金香、互聯網熱潮以及信貸危機之前的房地產具有很多共同點;它們都曾是風靡一時的資產,而后受到過度追捧,最終暴跌。現在輪到黃金了。”馬克·威廉姆斯當時寫道。
事實上,在馬克·威廉姆斯之前,已有市場大佬唱空黃金。曾于1992年因狙擊英鎊而聞名于世的索羅斯在2010年1月就提出“黃金泡沫”言論,從此后的實際行動來看索羅斯可謂“言行一致”:過去一年他先后減持黃金ETF股份,持有的SPDR黃金ETF股份比重累減24%。而在去年9月,索羅斯再度重申黃金是“終極泡沫”,意思是金價可能會再升,但高位肯定不安全,金價也不會永無止境上升。在今年一月,國際金價確實出現了一波較大幅度的調整。2011年1月3日至27日,倫敦金價從每盎司1421.55美元一路下滑至1314.82美元,7.5%的跌幅令不少高杠桿操作的黃金多頭“驚出一身冷汗”。
然而,隨著一月底北非中東危機的擴大,以及三月日本發生大地震,黃金市場再度成為資金的避風港灣。即使進入四月,金價上漲的勢頭依舊有增無減。
東方證券分析師楊寶峰在近期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最大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紐約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有量出現該基金建立以來最大季度降幅,盡管如此,黃金價格仍處于歷史新高附近,逼近歷史新高,可見價格的強勢。”
“價格總是在爭議聲中上漲,即使是國際大佬質疑,也同樣如此。”國內黃金投資專家——同好資本董事長姚海橋向記者表示道。
銀價更瘋狂
比黃金更加瘋狂的商品是白銀。
數據顯示,從2010年1月至今,黃金價格上漲幅度約為33%,國際原油價格漲幅約為37.7%,而白銀價格的漲幅則為驚人的143.28%。
“白銀價格的爆發是從去年8月底開始的,當時每盎司還不到20美元,剛剛回到金融危機前的高點。而與已創歷史新高的黃金相比,兩者的比率是歷史低點。”上述商品交易玩家回憶道。
顯然,資金敏銳捕捉到了金銀之間的價差空間。從去年8月下旬起,白銀價格一路高歌猛進,
至去年底,銀價已漲至30美元/盎司,去年上漲幅度超過80%,成為2010年最受矚目期貨品種。
“今年白銀風頭更甚,一季度的漲幅又超過30%了。”上述國際期貨市場的“中國玩家”告訴記者,去年銀價的瘋狂上漲,一方面是與金價間價格修復的需要,另一方面,與黃金相比,白銀不僅具有黃金那樣的金融屬性,在工業上的用途也更為廣泛。
白銀除了制作首飾之外還是最佳的導體,更多地被用于工業用途。其導電性能要遠遠好于銅和鋁,故很多精密導電的地方都需要使用白銀,如新能源、手機、液晶、電池、攝影工業等都要大量消耗白銀。根據2009年世界白銀協會的數據,工業用銀量占總體消費的40%,而投資,珠寶首飾占18%,攝影工業占9%,隱含凈投資只占到15%。
但是,投資正成為驅動銀價上漲的最主要驅動力。國際貴金屬咨詢機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近期發布的白銀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投資者向每年規模為210億美元的白銀市場投入了56億美元。而今年這一數字可能會達到80億美元。
對此,GFMS的最新預測顯示,白銀市場可能會延續其驚人漲勢,今年或將突破每盎司50美元的創紀錄高點,這意味著它將超越1980年的高點。但是GFMS執行董事長菲利普·克拉普維克也警告說,“如果投資者撤走他們的資金,白銀市場可能出現深幅回調,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買盤,預計白銀的供給會超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