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截至4月12日的一周里,全球金融機構的原油期貨凈多頭合約持倉量顯著下滑。同時,在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分析領域具有權威地位的高盛集團,也一周內第二次發布了看空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中短期走勢的報告。此外,來自石油輸出國和權威國際組織的聲音,也在一致對高油價施加壓力。
有跡象表明,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將很可能告別年初以來的“非常態”快速增長態勢。截至北京時間18日22時10分,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價下滑1.66%至每桶121.06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38%至每桶107.5美元。
美油市多頭減倉明顯
根據CFTC提供的數據,在4月6日至12日的五個交易日中,全球金融機構累計凈削減了8813手的原油期貨多頭頭寸,而如果連同相關期權交易也計算在內,投機機構們的凈減倉規模高達14483手。考慮到從1月下旬到3月2日、紐約油價快速增長階段內的凈多頭頭寸增持規模為47600手,最新報告所顯示的減倉跡象非常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CFTC統計數據顯示,在原油多頭減小持倉的同時,同一時段內金融機構的空頭持倉卻僅增加了77手。這與投機機構通常使用的多空同時加碼的策略明顯不同,表明金融機構已認定紐約油價將迎來一個顯著的價格回調階段。
與此同時,在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影響力巨大的高盛集團,也加入了看空原油價格的行列中。該集團在其15日發布的報告中,“建議在三至六個月內低配大宗商品”。高盛集團認為,國際原油價格的漲幅目前已超當前經濟基本面的支撐;“隨著油價攀升至異常高的水平,近幾周來短期下行風險已有所上升”。此前在4月11日,高盛集團還曾向客戶發出“看空”警報,建議客戶“在原油和其他市場走勢逆轉前鎖定獲利”。
此后在17日,阿聯酋能源部長穆罕默德·哈米利的言論也在客觀上支持了高盛集團的判斷。他強調,目前原油供應完全能夠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向國際市場增加提供了足夠的原油供應;因此,當前油價上漲與市場供求基本無關,而是很大程度上歸咎于地緣局勢動蕩和投機者利用這一變化而進行的炒作。而沙特石油大臣阿爾·納伊米更是宣稱,國際原油市場“供應過度”。
中長期漲勢或難逆轉
事實上,國際原油期價的漲跌,早已上升到關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高度。在上周先后舉行的金磚國家第三次領導人會晤、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博鰲亞洲論壇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聯合春季年會等國際會議上,高油價都受到了高度關注。其中,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更是強調,高油價可能令全球經濟復蘇嚴重受創。
美國媒體則指出,無論從歷史還是現狀來看,美國的大型金融機構與美國聯邦政府及美國產業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高油價確實能影響經濟復蘇態勢時,這些金融機構完全可能在政府授意下、利用自身在市場及市場分析領域的影響力,引導油價漲勢趨緩,并最終實現有限的價格回調。
不過,國際油價的中長期上漲趨勢或難以改變。高盛集團在其看空未來三到六個月油價前景的報告中,同時確認了原油期貨商品投資更多回報空間的存在。報告稱:“若不考慮更多的原油供應沖擊,我們認為大宗商品12個月回報仍存在上行空間,尤其是在油價如我們預期有所回調后;除非油價持續上漲至抑制需求的程度,否則我們認為原油需求增速仍將超過供應增速,并導致明年晚些時候的庫存和歐佩克閑置產能大幅下降。”
此前在3月,國際能源署(IEA)、IMF和高盛集團曾分別上調本年度的紐約油價平均預期,其中高盛集團的上調幅度最大,由原來的每桶95美元上調24%至每桶11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