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接連出臺多項抑制投機政策,包括推出大合約、提高保證金比例、雙邊收費等,導致商品期貨交易成本上升,成交量驟減,多數期貨公司收入大幅下滑。
中國期貨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按單邊計算,今年一季度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2.36億手,同比下降26.66%。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6304萬手,同比下降50.28%;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9950萬手,同比下降16.04%;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6225萬手,同比下降19.45%。
成交量下滑,手續費收入減少,多數期貨公司經營困難。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最近發布了一季度廣東轄區13家期貨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排行榜,其中有4家期貨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為負值,這意味著至少有4家公司一季度虧損。
據廣東某期貨公司董事長透露,一季度整個市場成交量和利潤均出現了同比下滑,幅度在30%左右。徽商期貨董事長吳國華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期貨行業虧損面有擴大趨勢,且個別公司虧損金額較大。
據記者了解,期貨公司業績下滑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期貨交易所傭金返還政策的取消。據了解,之前為鼓勵期貨公司交易,期貨交易所會按一定的比例返還傭金給排名靠前的期貨公司,返回傭金的比例以期貨公司的成交量來衡量,這變相鼓勵了各期貨公司依靠傭金價格戰誘導客戶頻繁操作來獲得交易量的提升。為了改變這種投機過度的狀況,去年交易所取消了返傭,只對部分優秀會員進行獎勵。
“交易所返還的傭金對期貨公司影響很大,很多排名靠后的公司幾乎都是靠交易所的返傭才實現盈利。對盈利的公司來說,交易所傭金一般占總盈利的三分之一左右。”深圳一家期貨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他介紹,由于今年一季度期貨公司經營困難,交易所正在重新考慮是否恢復返還傭金。
中小公司人才或流失
成交量下滑,收入下降,黯淡的業績使得許多中小期貨公司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
吳國華表示,虧損導致員工收入大幅下降,管理層收入也下降,進而出現人才流失。如果不扭轉虧損局面,期貨公司生存壓力將更大。“期貨人才的培養需較長的時間周期,人員變化會影響期貨市場的深度拓展和期貨功能的進一步發揮,影響期貨市場質量的提升。”他說。據了解,目前已有多位期貨公司高管跳槽至券商或排名靠前的期貨公司。
江浙某期貨公司高管則表示,雖然整個行業利潤同比下滑,但排名前20的公司所受影響不大,個別公司的利潤反而出現小幅上升,行業的集中度提高了。
對于經營困難的期貨公司來說,要在這輪行業洗牌中站穩腳跟,困難似乎不少。上述廣東某期貨公司董事長表示,目前的選擇只能是開發更多的產業客戶,增強自身競爭力,以改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