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外期貨市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滬膠更是這輪下跌行情的領頭品種,跌幅巨大。本輪調整行情滬膠的底部是否已經形成了呢?筆者認為應謹慎看待。
宏觀方面
近期各個國家公布的制造業數據并不樂觀,美國4月份ISM制造業經理人指數為60.4,環比下跌0.8個百分點,顯示美國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中國4月份PMI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至52.9,其中新訂單指數回落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市場的風險偏好情緒大幅下降,貴金屬出現了大幅跳水行情。此外,歐洲央行延遲加息,美元短期走強的趨勢越發明朗。當前,市場在等待其他經濟數據,以判斷經濟復蘇是否有明顯的放緩趨勢,尤其是在美聯儲在6月底退出QE2之后,這使得近一段時間內大宗商品價格承壓。
就筆者赴云南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整個云南略有增產,雖然農墾改制導致不少國營膠水流到民營去,但是在目前的環境下,膠價走高的可能性不大。海南方面,截至5月3日,海南各地的天然橡膠已陸續開割,中橡市場的掛單逐漸增加。國際市場上,東南亞產區也已部分開割,市場對于供應增加的預期比較一致。
下游需求方面,美國4月份新車銷售保持同比17.5%的增幅,勢頭依然很強勁。但是日本4月份國內新轎車、卡車和客車的總銷量同比下降51%,說明由于大地震和海嘯引發的供應鏈問題對日本汽車業的影響正在逐漸顯露出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早已進入加息周期,貸款成本的增加將對汽車行業產生消極作用,特別是對于中國來說,由于國內緊縮政策的實施開始起效,加上汽車行業刺激政策的退出、擁堵費的征收以及高油價的影響,汽車行業增速出現明顯下降。據媒體報道,“五一”小長假期間,車市成交清淡,國家發改委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檢測顯示,至3月份,汽車價格同比下降了1.21%。汽車價格的下跌也說明了終端需求的不振。諸多現象已經證實了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平穩發展期,不可能再像過去兩年那樣高速增長,汽車行業景氣度明顯回落。而下游輪胎廠受終端需求影響,開工率普遍在5—7成,產成品庫存比較大,橡膠原材料隨購隨買,不支持高膠價。
價格結構方面
從4月14日開始的這一波下跌中,滬膠期貨下跌了17%,煙片膠下跌了13%,標膠下跌了16%,煙片膠跌幅最小,主要是由于國外處于停割期,對價格的支撐比較強。目前東南亞膠區已經部分開割,煙片很有可能會加速下跌,而滬膠更可能充當配角,跟隨周邊市場的走勢。如果東南亞產區天氣正常,滬膠價格將會繼續維持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