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元近期連續反彈,大宗商品下跌趨勢得到進一步延續。投資者紛紛解除押注看漲期貨頭寸,畢竟未來會跌多深,沒有人知道。
先看兩組數據。一組數據是美元已經基本收復了5個月的跌幅。其中,5月4日美元指數見底72.70點之后,連續兩周回升至60日均線之上,上周五美元指數收在75.72點。另外一組數據是,對沖基金大幅削減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白銀期貨和期權的多頭頭寸,至1月以來最低水準。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報告顯示,COMEX白銀投機者在5月10日止的當周持有的白銀凈多頭頭寸19228手,較此前一周減少近6000手,減幅高達23%。與此同時,投機者持有的黃金期貨和期權凈多頭頭寸也減少19647手,或9%至198607手。
如此情況下,投資者對于大宗商品牛市論的信心也大幅降低。不少期貨分析師已經建議投資者謹慎,認為短期博弈性反彈難操作,中期行情維持震蕩向下判斷。繼續強調嚴格控制頭寸,盡量以保守型的倉位防御,增加現金的配置比例,降低風險敞口。
中國需求放緩成為基本金屬價格回落的重要原因,尤其在銅市場上。當前中國銅進口量回落將對銅價構成壓力,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銅進口數據已連續3個月同比下滑。而近年來,全球銅價階段性高點往往滯后于中國當年銅進口量峰值,新一輪上漲往往要等到中國消化完淡季庫存并再次開始增加進口。
然而,現實是,當前內地中小企業,因為融資難、稅負高、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先后陷入經營困境。其中,長三角地區制造業更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出現大量企業停工、半停工局面。
據國家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面達15.8%,同期增長0.3%,虧損額度增長率高達22.3%。而這僅僅是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狀況。工信部表示,規模以下的小企業,虧損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顯然,在中國央行持續調控的貨幣政策累積效應逐步顯現的情況下,眾多中小企業資金鏈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并壓制了中國對于大宗商品的強烈需求欲望。
盡管如此,期貨業界仍普遍認為,短期內大宗商品價格的較大幅度調整,不會重現2008年的大規模下跌的局面。畢竟世界經濟不會再次出現需求突然失去的景象,而中國投資催生的需求仍將支撐大宗商品價格。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于脆弱復蘇的全球經濟、通脹壓力較大的歐盟以及多數新興市場而言可能都是一大利好,更有利于全球經濟穩固上升,而屆時商品牛市必將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