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候選人的提名已于6月10日截止。當大家將目光聚焦在法國財長拉加德和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騰斯身上時,殺出了一匹黑馬——以色列中央銀行行長斯坦利·菲舍爾11日宣布參選。外電評價,盡管他憑借深厚資歷和專業(yè)表現廣獲贊譽,但年齡和雙重國籍或將成為他競選的”攔路虎“。
“黑馬”菲舍爾
67歲的菲舍爾現任以色列央行行長,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他出生于北羅得西亞,曾是現年58歲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論文指導老師。1988年到1990年期間,他是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上世紀90年代,作為IMF的第一副總裁,菲舍爾曾參與解決墨西哥、俄羅斯和東南亞的經濟危機。
“菲舍爾會是很好的IMF總裁人選。盡管他在非洲長大,在以色列任職,但仍被視為美國人。因為他曾擔任IMF第一副總裁的職務,而此職位慣由美國人出任。“專門研究IMF的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貝斯馬·莫曼妮在接受彭博社郵件采訪時說。
實際上,早在IMF前任總裁卡恩剛出事時,菲舍爾就流露過對IMF總裁一職的興趣。這一意向11日明朗化。菲舍爾表示,”經過慎重的考慮,我決定爭取這個機會(競選IMF總裁)。”
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guī)定,年齡超過65歲者不能出任總裁,總裁年過七旬后不得繼續(xù)擔任這一職務。
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分別由歐洲人和美國人”掌門“是不成文的”傳統“,菲舍爾想挑戰(zhàn)并非易事。
以色列央行在聲明中說,IMF需要決定是否修改其總裁年齡不得超過65歲的規(guī)定,或者拒絕菲舍爾的參選;也需要改變IMF總裁必須是歐洲人而世界銀行行長是美國人的這一不成文規(guī)定。
IMF本周公布
“終極3人名單”
據新華社報道,IMF定于本周宣布總裁候選人”終極3人名單“。按這一機構的說法,如提名候選人不超過3個,執(zhí)行董事會將直接進入總裁遴選面試;如提名候選人超過3個,執(zhí)行董事會將經由選舉程序確定3名最終候選人。
外媒認為,盡管菲舍爾面前有很多阻礙,但他的參選仍將對目前的拉加德構成威脅。
目前,拉加德獲得了歐洲的整體支持。而IMF最大的債權人美國沒有表示支持任何人,因為支持非歐洲人也就意味著得讓出世界銀行的控制權。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態(tài)度也讓拉加德多了幾分勝算。盡管這些國家希望結束維持了60年的、由歐洲人任IMF總裁的規(guī)則,但并沒有一致推選出候選人。目前拉加德四處拉票,希望大家不要關注她的國籍,而更多關注她的女性身份和處理歐債危機中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