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國內商品幾乎全線反彈走高,而隔夜外盤工業金屬、貴金屬和原油也火爆異常,似乎前期空頭氛圍“一去不復返”。不過筆者認為,對于商品反彈要謹慎對待,警惕商品“多頭陷阱”,因商品持續上漲的基礎并不牢固,也缺乏足夠的動能和必備的持續強勢的條件。
增速下滑或致需求放緩
首先,5月份的經濟指標只是消除了中國可能遭遇“硬著陸”的擔憂,但是經濟增速依舊保持下滑勢頭,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就會放緩,商品難以獲取從“中國需求”這方面獲取上漲動力。觀察發現,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三駕馬車都在減速。
最值得關注的是,工業增長不如表面樂觀。1-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1-4月份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且5月當月的同比增速較4月份低0.1個百分點,5月環比增速3月份低0.16個百分點。
商品資金面壓力猶存
14日央行宣布的“提準”使得緊縮力度不如預期,但是“提準”繼續回收流動性,結合5月份貨幣供應增速回落至15%以下和新增貸款明顯減速,現在各產業鏈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這將制約企業對原材料的采購,從而對大宗商品會起到明顯的制約作用。
加息可能性依舊較大。中國5月份CPI創下34個月以來的新高5.5%,并且6月份通脹壓力的持續攀升,因發改委公布的6月上旬蔬菜和豬肉價格依舊在上漲,且其他引發通脹的因素還在乏力。
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
目前種種跡象表明,發展中經濟體的快速擴張已達產能極限,再加上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都使得這些經濟體硬著陸的風險加大,紛紛為經濟過熱降溫。而糧價和油價飆升以及發達經濟體不斷惡化的財政赤字和主權債務危機都令未來世界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盡管美國4月份零銷銷售降幅低于預期,但是十一個月來首度下滑暗示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遲滯,就業市場和樓市疲態依舊,而工業制造業放緩明顯,諸多征兆都在預示美國經濟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歐元區經濟更不樂觀,通脹攀升、債務危機和財政整頓限制經濟的擴張。
供需結構也傾向于給商品施壓
工業品遭遇的壓力頗重。進入夏季,再加上“電荒”,下游行業開工率會明顯下降,很多企業乘機停產檢修,需求轉入淡季。有色金屬庫存居高不下,目前全球銅庫存量足夠兩周的消費,去年底為一周半;而全球鋁庫存受到機構的操縱而高企,顯性和隱形庫存維持在800萬噸左右;鉛鋅庫存壓力最大,LME鉛鋅庫存不斷創歷史新高,上期所鉛鋅庫存也保持升勢。而PTA等部分化工品新增產能在6月份上馬,社會庫存也較高,過剩壓力加劇。由于保障型住房開工截至6月上旬不足三成,從而對鋁合金、鍍鋅板和PVC需求的拉動作用微乎其微。而5月份汽車產銷保持下滑勢頭,這導致對天然橡膠、銅、鋁和鉛的消費放緩。下游農膜消費旺季過去和下游紡織行業不景氣導致塑料和PTA需求增長前景也難言樂觀。
農產品價格受到國家政策調控和美國農業部報告利空的消息的壓制,并且南方降雨緩解了旱情,導致干旱炒作題材消退,而紡織企業開工不足導致棉價也繼續保持弱勢。